人民路5怡园

标签:
文化平门人民路怡园 |
分类: 苏州夜话 |
人民路5
——平门内外之三
我楚狂人
三、人民路的横巷及沿街内容3
3.察院场至乐桥段
人民路察院场到乐桥段,其东侧有塔倪巷、大井巷、富仁坊巷等,我在写临顿路时都写过,这里不重复。其西侧,有马医科、宜多宾巷、嘉余坊、怡园里等横巷,我在写庆元坊时已经写过,也不重复了。
这一段路西侧有名园怡园,一直没有机会写到,这里说一下。
怡园
怡园位于市区人民路原43号(现1265号),现有面积6270平方米,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园分东、西两部分,园西旧为祠堂,园南可通住宅。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怡园是过云楼顾家所建。由于建园时间较晚,且有众多书画大家赞划,所以成为苏州园林精品,在索州园林中享有盛誉。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按:山塘街玉涵堂主人)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园中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
园成之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1919年仲秋,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会后,李子昭作《怡园琴会图》长卷,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1935年,琴家在怡园雅集,为大兴琴学,弘扬交流,琴家倡议成立“今虞琴社”。 然而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怡园琴会渐渐消声。顾鹤逸病逝后,园渐衰落。日伪时期,破坏尤甚,园中古玩字画被劫掠一空。40年代,怡园百戏杂陈,成为游乐场所,有“苏州大世界” 之称。1949年9月,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1950年《新苏州报》社设此。1953年12月,顾鹤逸之子顾公硕等将怡园献给国家。驻用单位迁出,市政府拨款维修后开放游览。1992年,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吴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伟、叶名佩,及吴门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应邀,再续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延绵至今。
怡园因建园较晚,具“后发优势”,园虽不大,却能博采诸园众长,如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政园。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园布局以复廊为界隔东西两部,东部以建筑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建筑。西,以拙政中园为蓝本,北掘地为池,池南——鸳鸯厅(藕鱼榭及锄月轩)为园中主体建筑。西北部叠石参照环秀山庄,狮安邱壑、磴道奇曲、洞窟 诡异。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 “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怡园主要景点有玉延亭、四时潇洒亭、坡仙琴馆(石听琴室)、拜石轩(岁寒草庐)、玉虹亭、石舫、锁绿轩、碧梧栖凤馆、面壁亭、画舫斋、小沧浪亭、藕香榭(锄月轩)、复廊等。
怡园长廊壁上的书条石堪称一绝,从上古字体到钟鼎甲骨,到小篆,到二王,到张旭怀素,到宋元明清诸大家,几乎是一部书法史,被称作“怡园法贴”。特别是集全了东林五君子的书法,更是仅见。米芾的大字,也为吴中诸园仅见。
怡园精致,但是总觉得一山一水都“小了点”。
当年与周秦兄多次带着小周南来此喝茶,小周南钻到了闲置的石井栏中“躲猫猫”,被蚊子叮得一身疙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