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路1——娄江东去之十

标签:
文化娄门白塔路地名沿革 |
分类: 苏州夜话 |
白塔路1
——娄江东去之十
我楚狂人
白塔东路以旧时白塔得名,原名白塔子巷。白塔东路东至东园,西至临顿路。原有东白塔子巷,其东有白塔子桥,故名。《红兰逸乘》:“白塔子巷,有白塔,雕刻佛像,今在人家壁中。”由此名白塔子桥,巷以桥名。卢熊《苏州府志》作白塔子巷,乾隆《苏州府志》作东白塔子巷,民国《吴县志》复作白塔子巷,《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东白塔子巷。 白塔东路由原二门口、中由吉巷、东白塔子巷组成。文革前,本路已名白塔东路。路长846.7米,宽9~14米,1959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白塔东路由东向西穿过临顿路即与白塔西路相接。白塔西路东起白塔子桥(东章家桥),接白塔东路,西出人民路,隔路与东中市相直;因路处白塔子桥(东章家桥)西,故名。原以皮市街为界,东段名西白塔子巷,西段名古市巷。西白塔子巷,疑即王鏊《姑苏志》所录“东古市巷”,同治《苏州府志》作西白塔子巷。《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作西白塔子巷。“文革”时属“井岗山西路”。1980年,西白塔子巷与古市巷合并称白塔西路,以与其东的白塔东路匹配,古市巷巷名消失。路长780米,宽9米,1959年拓宽后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
白塔西路穿过人民路,经东中市、西中市,即至阊门。这便组成了古城北部东西向的主干道,由东而西,分别是白塔东路、白塔西路、东中市、西中市。其中,白塔东路、白塔西路横穿古城东北部,东中市、西中市横穿古城西北部。
所谓白塔,是“苏州七塔”之一,据《吴门表隐》载,苏州城中曾有七座小型砖塔,多为宋代所建,其中两座早毁,两座毁于清乾隆间,白塔于1928年拓宽临顿路时拆除,濂溪坊的一座也于20世纪50年代加阔路面时拆去。现在仅存相门内甲辰巷一座砖塔,可以想见原先“苏州七塔”的风貌。
习惯上把白塔路的东端看作是东园门前的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老动物园门口。动物园没有西扩之前,这里就是动物园大门。兴隆桥始建于晚清,当时为昌善局进出灵柩用。原为木结构平桥,1958年重修,1972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近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