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坊1——相门访古之十

标签:
文化相门庆元坊马医科 |
分类: 苏州夜话 |
庆元坊1
——相门访古之十
我楚狂人
按照习惯,我在写相门内外时涉及干将路横巷,应该写到乐桥以东就为止了。但是后来发现,我上次在写《胥门城内》时写干将路,北侧的横巷除了学士街、养育巷都没有写,这里补上吧。先说庆元坊。
庆元坊,位于干将西路东端北侧。庆元坊原北起马医科,向南过宜多宾巷、嘉余坊,达怡园里,1994年南段(嘉余坊处)向南延伸至干将西路。原名小平桥巷,巷因桥名。南宋庆元二年(1196)立武状元坊,明初,该处因建城隍庙,将牌坊移至此处,改名庆元坊。卢熊《苏州府志》录武状元坊,民国《吴县志》录周武状元巷,但注“今名郡庙(城隍庙)前,又录庆元坊,列金太史场(金太史巷)后”。《吴县图》、《苏州图》均标庆元坊。原长263米,宽2.8米,1992年改弹石路面为彩色方形道板路面。1994年南段(嘉余坊处)向南延伸至干将西路,现全长349米,向南延伸段宽11米。现全为为沥青路面。
怡园里是我的老同事许锋先生的老家所在,他母亲就是怡园顾家的。怡园里曾经是评弹学校和苏州歌舞团所在,现在这里经干将路拓宽,面貌改变很多。怡园里东起人民路,西至庆元坊。古名修竹巷。按《吴郡志》:“金竹,不甚大,色如金,今不多见。宋蒋堂尝有诗咏之,结尾有'不见修篁但见金’之句。所谓修篁,即修竹也。”
按:苏州多状元,但是印象中总以为多文状元,毕竟清代苏州出了28位状元,都是文状元。其实不然,宋代苏州状元几乎文武对半,出了5位文状元,4位武状元。“周武状元”,名周虎(?—1229年),字叔子,平江府常熟县(今江苏苏州常熟)人,原籍泗州临淮县(今江苏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武状元。其宅第在庆元坊。
庆元坊12号为园林听枫园,我在《姑苏小园》中已述,这里不重复。
庆元坊有好几条相交的街巷,自北向南附录于下。
1.马医科
马医科位于宜多宾巷、韩家巷北面,景德路东段南面。东出人民路,西至永定寺弄。马医科以南宋马杨祖在此设立药局而得名,一说以清代御医马培之在此行医而得名。总之,因姓马的医生得名,而不是因医马的医生得名。宋代在此建济民药局。据吴渊《济民药局记》,药局初设在鱼行桥东,南宋绍定四年(1231)创于广惠坊之左。开庆元年(1259)马杨祖重建于子城内路分厅之故址,继又迁其北,巷以此得名。
清代御医马培之(1820~1905),名文植,武进孟河人,师从名医费伯雄,精通内外科,在医治伤寒病方面有独到的本领。1880年应召进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受到赞赏,御赐“务存精要”匾额,名声大震。
原名流化坊巷,又名褚家巷。宋代吴县县治在本巷内,乾隆《苏州府志》等均作流化坊巷。民国《吴县志》并注:今俗名马医科巷。《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均标马医科,《吴县图》标作马医科巷,《苏州图》复标马医科。
现街长305米,宽4米,1982年改弹石路面为道板、沥青路面。现东段为沥青,其它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明吴县县治迁走后,原县治旧址改建为申文定公祠,祠前旧有宏伟牌坊,现拆建在北寺塔前。巷内名人故居有沈寿宅、郑文焯宅、潘奕隽宅等。27、29号为清庞氏居思义庄,现为控保建筑,苏绣大师沈寿曾借庞氏居思义庄,创办了刺绣学校。1996年,市房管局修复义庄后,将其取名“绣园”,园内花木扶疏,园林要素一应俱全。
曲园坐落于马医科43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是清末著名文学家、朴学大师俞樾的故居。关于曲园和俞樾,我已经多次说过,这里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