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江路2思婆桥寿安桥

(2018-05-01 07:06:53)
标签:

文化

相门

平江路

思婆桥

寿安桥

分类: 苏州夜话

平江路2

——相门访古之五

我楚狂人

二、平江路河网1

平江路水道纵横,活脱脱是水城苏州的浓缩。河多,自然桥就多。有人统计,平江河及其横河悬桥巷河、新桥巷河、柳枝巷河、胡厢使巷河上共有桥梁十八座,可算密集。据1985年《苏州市志》记载,当时苏州古城内有桥161座,则平江历史街区现有桥梁要占全城桥梁的将近九分之一,下面准备把这些河,以及河上的桥作一综述。至于白塔路以北,如东麒麟河及其河上桥梁,准备放到娄门部分再作叙述。

(一)平江河及河上的桥1

平江路西侧相伴始终的河道被称为平江河,实际上就是第四直河的北段。

有人以为平江河可以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内河,伍子胥建苏州城时,就被定位成 苏州城的主干水道,其交通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纵贯苏城南北的主干道人民路。从平江图碑老看,平江河也位于古城的轴心。

平江河上自干将路至白塔东路现有苑桥、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积庆桥(胜利桥)、苏军桥(青石桥)、众安桥(大新桥)、通利桥、胡相思桥等9座东西向桥梁。下面逐一简述。

1.苑桥

前已述,不赘言。

平江路2思婆桥寿安桥

2.思婆桥

思婆桥平江河上南起第一座东西向古桥,单跨石梁桥,过桥为大郎桥巷(建新巷)。始建年代不详,但在宋《平江图》上这里已有此桥,名为寺东桥,因桥西有唐代古刹资寿寺而得名。后又转化为思婆桥,据说因资寿寺是所尼院,而俗称尼姑为师婆所致。所以苏州人俗称“师姑桥”。该桥1985 年曾重修。桥长11.2米,跨4.4米,宽3米,高2.9米。桥面以四条宽50厘米的花岗石梁并列而成,桥栏是高约40厘米不加雕饰的长条花岗石,可供过桥人休息。东西两坡各有十级石阶。石栏外侧横刻着楷体大字重修思婆桥 ,桥台南侧石柱上刻有嘉庆乙丑四月等字,北侧石柱上刻有里人等字,这都是嘉庆十年(1805)重修时留下的。由于历史悠久和多次重修,桥身还保留着不少比花岗石更早用于造桥的武康石和青石。尤其是桥的主要结构桥台排柱为武康石,两头雕有灵芝、宝莲的长系石也是武康石,从材质、结构和雕刻看应是宋代遗物,足以证明现有的思婆桥建造迄今至少已有七八百年了。桥西北金刚墙上还嵌有青石碑一方,字迹已漫漶不清。

平江路2思婆桥寿安桥


3.寿安桥

寿安桥位于平江河上思婆桥北面三四十米,桥西通钮家巷。寿安桥也是单跨石梁桥,在宋《平江图》中称寺后桥,因其位于资寿寺之后。

清初称资福桥,同治时改名寿安桥。1960 年、1985年重修。桥长4.4米,跨3.8米,宽4米,高2.3米。桥面由六条石梁并列而成,南侧边梁及北侧第二根梁为武康石梁,其余四条花岗石梁由于年代或产地不同,也呈现深浅不一的色彩。东西桥台排柱各由五条武康石组成,镌有癸亥拾两等捐银题字,可见此桥主体也是宋代建构。寿安桥的石梁保存明以前古制略有拱势,即下部平直,上部两端稍低,当中微隆,远远望去,造型十分流畅。桥东北堍一棵老树,与古桥、老屋、石栏、水埠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图。

平江路2思婆桥寿安桥

平江路2思婆桥寿安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