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梓街13报国寺通关坊

(2018-04-07 07:22:21)
标签:

文化

葑门内外

十梓街

锦帆路

报国寺等

分类: 苏州夜话

十梓街13

——葑门内外之七

我楚狂人

三、十梓街的横街8

6.锦帆路和章太炎故居等3

穿心街与报国寺

穿心街位于锦帆路中段西侧。穿心街名的来历,与它南面的两条街名大新街、小新街有关,系三新街讹称而来。《丹午笔记》(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已有抄本)和刊行于道光十四年(1834)的《吴门表隐》都已有穿心街的记载。清末此地为驻军三标司令部驻地,又称中军衙门,负责守卫苏州城,故一名城守弄,《姑苏城图》三新街作三心街,后误读为川心街、穿心街。街长125米,宽4米,原为弹石路面,1984年改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现为沥青路面。

穿心街清代以来少有居民住宅,1921年起建有报国寺。现苏州佛教博物馆即位于穿心街3号报国寺内,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是江苏省第一座宗教博物馆,于19971月正式开馆。该馆每天免费开放。共分历代寺院、佛教建筑、造像艺术、藏经版本、高僧大德、法物法器、弘法利生、印公关房等8个部分。通过宋、明、清三代寺院分布图、高僧生平介绍以及法器、法衣、唐、宋以来各种经书等珍贵实物的展示,反映出吴中地区佛教的法脉宗绪和佛教文化发展渊源轨迹及其现实风貌。

报国寺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化社、苏州佛博弘化艺术院、苏州弘化社义诊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机构。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报国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名报国禅院,为开元寺下院。关于报国寺,我在《姑苏伽蓝记》中已经详述,这里不赘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

十梓街13报国寺通关坊

十梓街13报国寺通关坊

十梓街13报国寺通关坊

十梓街13报国寺通关坊

十梓街13报国寺通关坊

通关坊

锦帆路西侧有通关坊,通关坊原为唐宋著名古坊。通关坊东至锦帆路,与皇废基相望,西出人民路,与大石头巷相望。通关坊原作通阛坊,宋时,通关坊西面是闹市区,所谓通阛,意谓通阛阓之坊。唐《吴地记》著录在古坊六十所中,范成大吴郡志》卷六作通阛坊,并注在金母(姆)桥西,《平江图》上,金母桥西确有石牌坊名通关坊,与平权坊隔街相对,为宋绍定二年重立。据王謇引同治《苏州府志》,明祝允明丈人李应祯宅在该巷内。原为弹石路面,宽3.1米,1984年改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1993年改作干将东路西端四车道,路遂拓宽至10米,并铺设沥青路面。

十梓街13报国寺通关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