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梓街8公园路

标签:
文化葑门内外十梓街公园路 |
分类: 苏州夜话 |
十梓街8
——葑门内外之七
我楚狂人
三、十梓街的横街3
2.凤凰街
我在写《十全街》时已经叙述了凤凰街,这里从略。
3.公园路
公园路以苏州公园得名,南起十梓街,北出干将东路。路长598米,宽8米,1965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路南段十梓街至民治路口宋代称晋宁坊,有坊立于南口,王《志》等均作晋宁坊巷。民国《吴县志》已注“俗误井义坊巷”,《苏州城厢图》标作井义坊巷,《吴县图》则标公园路。路北段民治路至草桥之东半原为迁善坊,坊立于草桥堍;一名壕股。,卢熊《苏州府志》等均作壕股巷,西半原为万寿宫玉带河西段,即原子城东城濠。民国20年(1931)填河,连同南段拓为大街,西侧为公园,原为子城东部的废墟,1920年开始规划建造公园,定名苏州公园,苏州老百姓称为“大公园”,有别于北局的“小公园”,此路遂称公园路。苏州公园是苏州第一处真正意义的市民公园。
公园路3-1号原为六朝古刹祇园寺。9号原为始建于元代的正觉寺(即竹堂寺、大林庵)。
公园路2号原为市图书馆,民国建筑。我曾经在这里多次查检资料,1978年暑假几乎天天在这里古籍部看书。图书馆搬迁人民路石家湾南后,改为文广局用房。
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第一中学、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均在此路上,沿路绿荫浓郁,环境整洁幽静。
苏州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07年(其前身之一的长元吴高等小学创办于1906年)。初称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因绕学校有一玉带河,上筑小桥,名草桥,当时师生皆称母校为"草桥中学"。
1912年,学校改名为吴县县立第一中学校。
1913年,又改称为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校。
1927年,改称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初中部。
1952年至1953年,在沧浪亭的苏州市第一中学,私立苏州伯乐中学高中部,私立苏州乐益女子中学,私立苏州五爱中学高中部,私立苏州乐群初级中学先后并入。
1970年,学校校名恢复为苏州市第一中学校。
1971年,苏州市第二十中学并入。1989年,学校被 命名为"苏州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1995年,市三元中学与苏州市第一中学校联合办学,成为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分校。
1996年,学校被江苏省教委批准,确认为省重点中学。
2000年,以苏州市一中为依托,成立了国有民办公助办学体制的苏州市草桥试验中学。苏州市草桥试验中学同时又是苏州市一中初中部。
2016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著名诗人柳亚子、画家颜文墚、作家程小青、语言学家吕叔湘等名人名家曾在此任教, 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吴湖帆、胡绳、陆文夫、袁伟民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和22位国家两院院士在这里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