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梓街1
——葑门内外之七
我楚狂人
苏州古城东部葑门与相门之间,有东西向主干道十梓街,与十全街、干将路平行。因为相对而言与葑门的联系更紧,习惯上把十梓街看作是葑门内的街道,所以放在这里叙述。
历史上十梓街是苏州子城外大街,打个不恰当的类比,其位置就如北京的长安街。由于苏州子城消亡时间已经很久,所以苏州人对这个“子城外大街”的概念也不清楚。就如苏州人对平桥直街为子城正门外主街的概念一样不清楚。
现在的十梓街东起苏州大学本部校门口,向西过望星桥,穿越凤凰街、五卅路,于饮马桥北堍至人民路,与路西侧的道前街相连。这里原是相连的三条街道:望星桥以东称天赐庄,望星桥至凤凰街名严衙前,凤凰街至人民路为十梓街。1966年合称红旗东路,1980年改今名并沿用至今。下面沿袭旧名,分段说一说。
天赐庄
原先的天赐庄东起护城河边,西至望星桥。现在最东面的一段已经在苏州大学校区内。天赐庄古名姜家巷。明代兵部右侍郎韩雍在此建葑溪草堂,又名天赐庄。其地遂称韩衙前。清乾隆时已名天赐庄。清末,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来此创办东吴大学、博习医院,建圣约翰教堂。成为苏州古城内具有教会色彩的文教卫中心。
历史上天赐庄一度佛寺林立,有资料记载。这里先后出现的佛寺有如下这些,转录于下:
1龙华寺
龙华寺,在今苏州大学附近。建于六朝间,大书家陆柬之书额,今失所在。按:陆柬之(585-638)唐代著名书法家,吴人。武周时期宰相陆元方的伯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的外祖父。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以书名家,少学舅氏,而世南学于智永禅师,皆有理法。柬之与欧、褚齐名,隶行入妙,草入能。隶行于今殆绝遗迹,尝观其草书意古笔老,信乎名不虚得也。尝书头陀寺碑、急就章、陆机文赋、龙华寺额、武丘东山碑,最闻于时。传见《唐书·陆元方传》。
2东禅寺
东禅寺,即镇国院,一名明觉禅院,在苏州老城区东南部苏州大学校区内。相传三国吴赤乌二年(239)陈丞相国池中生瑞莲,便舍宅为寺,名镇国院。唐大中(847—860)间,敕改东禅明觉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明觉禅院。宋异僧遇贤(号林酒仙者)曾居此。元至正末毁明洪武(1368—1398)间重建,崇祯末大殿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郡人沈世奕重建。道光二十六年(1846)曾了选重修,其中有清溪堂,红豆树。民国后逐步废圯,今存钟楼。按:东禅寺为吴中名刹大寺,所存钟楼是不是苏州大学老文科楼北面的方塔?笔者在此求学数载。
3卢师庵
卢师庵,在苏州东南隅天赐庄。明成化(1465—1467)韩襄毅公创建。清咸丰作彭氏家庵。十年(1860)毁。同治八年(1869)重建。按:韩雍(1422—1478)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永熙。正统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镇压叶宗留、邓茂七起义。景泰中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劾宁王得罪,勒致仕。天顺间复官,历官大理少卿、兵部右侍郎。广西大藤峡为中心瑶、壮各族起义,武装割据多年,抢掠财产和妇女,宪宗成化初以韩雍为右佥都御史前往镇压,俘杀首领侯大苟,截断江上大藤,改地名为断藤峡。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后请分设广东、广西两巡抚,朝命从其请,仍使以总督专理军事。后被劾,致仕。成化十四年(1478年)年逝世,享年五十一岁,正德年间,追封谥号襄毅。又按:卢师庵,是不是在苏大家属院螺狮浜?
4生生庵
生生庵,在城东百狮子桥东。清顺治初(约1644),庠生顾廷椿捐出地基,由僧继文募建。
5妙湛尼寺
妙湛尼寺,在苏州提举常平司之东,今望星桥附近。五代钱氏施园林建,名优婆夷寺。宋开宝间(968—976),建七塔称七塔寺。兵烬后毁王岐公的孙女慈明大师募捐重建。至元尚存,今废。按:“优婆夷”,梵文Upasika,在家信佛的女子叫优婆夷,又译优婆私柯。意译近善女、善宿女、清信女等,凡受了三归五戒的女子,都叫做优婆夷,但我国现在都称她们为女居士。“王岐公”,北宋名相王珪。两宋间“三槐王家”后人多流寓吴中。
6陆乡寺
陆乡寺,在今苏州大学本部附近。建于六朝间,已失所在。
7金幢庵
金幢庵,在苏州南仓桥东北,清顺治已丑(1649)印持闻法师购建。相传为七塔寺外院。按:七塔寺待考。
8觉报寺
觉报寺,宋时在苏州府衙,十全街旧名老寿庵。又称寿星庵,万寿庵,是宋王岐公家的香火院。建炎三年四年(1129—1130)全兵南下,由于此寺金兵首领所据,得不焚。崇祯九年(1636)重建。至康熙七年(1668)始竣工。今废。
9崇福寺
崇福寺,在今苏州大学附近建于之朝间,已失所在。
10普照院
普照院,在苏州天赐庄,在民国时尚存。据王骞推测,其前身为普济院。今废。附近有青松、慈航、生生、昙华、东林、磐陀、普济等庵院。
11禅房寺
禅房寺,在今苏州大学本部附近,建于六朝间,今失所在。
12慈悲寺
慈悲寺,在苏州大学本部附近。建于六朝间,已失所在。
足见从六朝开始,长期以来天赐庄一带就是苏州的佛教中心之一。但是1860年太平军几乎尽毁佛寺,后来这里又有了东吴大学和博习医院,所以人们对历史上的佛教中心就淡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