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全街8下塘

(2018-03-08 08:18:56)
标签:

文化

葑门内外

十全街

下塘

分类: 苏州夜话

十全街8

——葑门内外之二

我楚狂人

三、十全街的下塘

苏州的主要街道基本上都有下塘,这是“两路夹一河”的双棋盘格道路的特征。但是,下塘未必以“下塘”命名,如十全街的下塘就是这样。

十全街的下塘分为四段。十全街的下塘东起砖桥北堍西侧,再往东就没有街道了。从砖桥北堍西侧开始,至星造桥北堍为吴衙场;从星造桥北堍开始,到带城桥北堍为带城桥下塘;从带城桥北堍开始,到乌鹊桥北堍为滚绣坊;从乌鹊桥北堍开始,到帝赐莲桥为长洲路。至此,十全河折向北,十全街最西的一小段没有下塘。

1.吴衙场

吴衙场,东起砖桥北堍的百步街,西至星造桥北堍与带城桥下塘对接,巷长384米,宽3~4米,1983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明代刑科给事中吴之佳居此,故得名。1966年文革曾改称丰收场。巷内旧有潘家祠堂及双节坊(24号)、江家祠堂(35号)、宋家祠堂(36号),现均不存。27号为盐公堂,1952年设银行学校(校门在盛家带),60年代起先后改建为苏州地区招待所、市政府葑门招待所、东吴饭店。大门口建新桥通十全街,因街名取名吴衙桥。37号为吴之佳故居旧址,有红豆树一棵,现为控制保护古建筑。

十全街8下塘

十全街8下塘

十全街8下塘

2.带城桥下塘

带城桥下塘东起新造桥北堍迎枫桥弄口连接吴衙场,西到带城桥北堍出凤凰街,与滚绣坊隔街相对。巷长448米,宽3.8~5.5米,1983年改弹石路面为枕石路面。18号为苏州织造署旧址(现为江苏省苏州十中),故此巷旧时又称织造府场、织造府前。清康熙、乾隆南巡时曾驻跸于织造府。4号陈宅为控制保护古建筑。巷内有三级保护古树名木榉树1棵、桂花3棵。14号梅宅有古树龙柏3棵。80年代初,沿河建花坛29座,中段建过街花棚20米,并延伸至西口,绿地连绵,时为全市首创。带城桥下塘与十全街之间建有织造桥,连接了织造署旧址与网师园。

3.滚绣坊

滚绣坊,原名衮绣坊,为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滚绣坊东起凤凰街带城桥北堍,与带城桥下塘隔路相对,西至乌鹊桥北堍平桥直街,与长洲路相对。巷长430米,宽6.7米,1982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现为异形道板路面。

 滚绣坊得名因宋代天圣五年进士元绛曾居此,元绛官至参知政事(按:北宋副宰相),文章和政誉都名重一时,据说辞官归老后就住在巷内。知州章祐为他在巷西口立衮绣坊,巷因而得名。衮绣是古代最高级官员“三公”的礼服。后人不知衮绣的原意,于是以讹传讹变成了“滚绣”,让人误以为这里是以前的刺绣作坊。卢熊《苏州府志》等均作衮绣坊巷,《苏州城厢图》、《吴县图》标作滚绣坊巷,《苏州图》标作滚绣坊。

巷内向为显宦大族聚居之所,6号原为太平天国梁王府,共六进,雕梁画栋,有后花园。41号原为吴氏义庄,创自明代,旧址后曾为沧浪区少年宫。巷内旧时又有清代名士尤侗故居亦园26号顾宅、41号吴氏继志义庄被列为控制保护古建筑。

十全街8下塘

十全街8下塘

4.长洲路

长洲路以明清长洲县署在此得名,东出平桥直街乌鹊桥北堍,西沿十全河折北,于仓桥东堍与泗井巷相连。

南宋绍兴元年(1131)在此设浙西路提点刑狱司,正门朝东,在今平桥直街。范成大《吴郡志》卷七:提点刑狱司,在乌鹊桥西北,绍兴元年建。……乾道九年,诸路添置武提刑一员,遂于旧司之东,撤去干官廨宇,以其地作东厅。比年省罢,使者来,从其便而居焉。明洪武元年(1368),置长洲县署于此,称长洲县前,民国初改为今名。民国16年(1927)为纪念被军阀孙传芳杀害的汪伯乐,在旧长洲县衙创立伯乐中学,同年,中山体育专科学校也由泗井巷迁来。解放后,改名第五初级中学,20世纪60年代改为苏州师范学校,1981年成为苏州职业大学校址,现为苏大科技创业园。

我的老友唐伯俐初中在五初中就读。我的老师芮和师老师曾在长洲路居住,我曾到芮和师老师府上拜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