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564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葑门旧影——葑门内外之一

(2018-02-28 07:57:15)
标签:

文化

葑门内外

葑门城门

历史

分类: 苏州夜话

葑门旧影

——葑门内外之一

我楚狂人

我们小时候就没有了葑门城门的印象。查资料,民国25年门楼被拆除,50年代拆除城门。那么我们儿时应该还见得到城门的,是不是因为儿时没有去过葑门城边,所以没有见到葑门城门最后的样子?

有资料以为,越伐吴时所开的葑门。这个说法不可信,因为勾践灭吴,平毁了吴城,所以就没有可能开城门的事情。《越绝书·吴地传》记载的伍子胥造城有八座水陆城门,为阊、胥、巫(“平”)、齐、娄、匠(“相”)、盘、蛇(居南)门,没有葑门。那么,葑门最早可能就在春申君重修吴城时出现,待考。至于说越军从葑门攻入吴城的说法或许可信,因为看苏州护城河,唯有葑门外一小段最是狭窄,利于攻城,从这里攻破城墙或有可能。至于何时就在这里开了城门,却没有可靠资料。

北宋时葑门陆门一度湮塞,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时重新开辟以便交通。元末重建、明清重修的葑门,水陆两门并列,陆门外有瓮城一道。陆门之上有重檐歇山式城楼三间两层,曾悬清代翰林顾嗣立所书"溪流清映"横匾。苏州最后一次全面修城是在太平天国战争平息后的同治年间,葑门也是那时最后一次维修。

对于葑门得名的由来,北宋朱长文编撰的 《吴郡图经续记》认为,这里实际叫封门取封禺之山以为名。这本书同时认为,只是方言把说成,所以才叫葑门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封禺之山”。葑门外无山,所以有很多学者一路考证到了湖州的封山和禺山,还与防风氏联系了起来。我以为很牵强。其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葑门以东的很多地方习惯把那些大土堆夸张地叫做“山”,如草鞋山、张陵山、少卿山,离城最近的有车坊的“大姚山”。“封禺之山”应该就是曾经存在过的这样的土堆,只不过年深日久,没有影踪了。

第二个问题,方言的“葑”与“封”的读音如何不同了?苏州地方上习惯把“葑门”读成“夫门”,于是又有不少附会,如南宋范成大就在《吴郡志》里说:今俗或讹呼富门。其实这是想当然。苏州人读别的地名很多,根本没有道理可说,如“梵门桥弄”读成“艾门桥弄”就是一例,千万不要刻意问个为什么。

其实,“葑门”就是因城外多水田,即“葑田”而得名,没有多少曲折的解释。

在网上见到了葑门城楼的老照片,还是很雄伟的,可惜再也见不到了。

葑门旧影——葑门内外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