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溪悠悠——葑门内外小序

标签:
文化葑门内外葑溪 |
分类: 苏州夜话 |
葑溪悠悠
——葑门内外小序
我楚狂人
我写苏州各城门旧事,从城西开始,因为我久居城西,读书也在城西。后来一时兴起,就顺着城墙往南,写到了城南,也就是我前面写的《冷水盘门》。既然已经开始逆时针方向走着,那就在转到城东。干脆绕着城墙转一圈吧。今后写起来困难更大些,毕竟有些地方只是走过,没有住过。尝试着写吧,无非引起老苏州的一段回忆罢了。那么转到城东,就是依次葑门、相门、娄门了。这里先说葑门。
苏州的护城河城东一段称为“葑溪”,我的母校江苏师院就在葑溪之侧,现在叫做苏州大学,其前身是著名的东吴大学,老校舍尚在,是古城苏州别具风格的一道风景线,现在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了。我的老师们有很多曾在封门一带住过,如钱仲联先生、吴企明老师等等,他们对葑溪有着特殊的感情,吴企明老师的诗学著作就命名为《葑溪诗学丛稿》。记得钱先生和吴老师住在十全街的一个石库门里,楼上是钱先生,楼下是吴老师。我当年上门求教的景象如在眼前,一晃就是四十多年了。
何谓“葑”? “葑”念作fēng或fèng。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府容切,音封;菜名。在胡三省注中解释为:按葑音封,菜也,亦谓之蔓菁。江东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没牛者,此田又不产菰根。古书上指“蔓菁”、“芜菁”:~菲(“葑”、“菲”都是菜名,后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用“葑菲之采”为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
旧时葑门外多“烂田”,也就是生长水生植物的沼泽田。所谓“水八仙”就是这里的主要农产品,这就是所谓“葑田”了。“烂田十八熟”,“葑田”的农民很辛苦。葑门,应该因葑田而得名。
葑门内外的情况不同,葑门内因为十全街尚在,基本格局变化不大,而葑门外则完全不同了。由于葑门大街拓宽,苏大东校区的出现,莫邪路开通,黄天荡消失,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出现,葑门外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时葑门外只有一条并不热闹葑门大街和老街葑门横街,再无街市。
我这里只写旧时葑门内外的景象,至于今天的葑门内外,诸君自己看吧。
悠悠葑溪,阅尽多少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