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唐代书法2楷书

标签:
文化唐代文化书法楷书颜柳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简说唐代书法2
——闲话唐代文化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二、唐代楷书
楷书,也就是真书,亦称“今隶”、“正书”,后世也称“正楷”。产生于汉末,系汉隶省改波磔、增加钩趯而成,至魏钟繇、晋王羲之改变体势、创制法则,隶、楷遂完全分流,别为两体。钟繇《贺克捷表》、《墓田丙舍》,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是早期真书中的极品。但是,楷书只有到了唐代才真正完全成熟。
唐代的楷书有三大里程碑,即初唐之四家,中唐前期之颜真卿,中唐后期之柳公权。
初唐四大楷书书法家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其中薛稷存世的作品太少,影响不如前三人。
欧阳询的正楷,还带着很鲜明的隶书的意味,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其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总之,初唐四家的楷书还是以继承王字的传统为主,而不乏展现自己的个性。
有书法家名敬客者,为高宗时人,河东望族,史迹无考,以《王居士砖塔铭》而称于世。铭是高宗显庆元年,灵芝撰,敬客楷书,明万历年间出土,后石薄而裂为七,藏合阳县官库中。此铭王昶认为是石。当时翻刻很多。翁方纲说:“此刻书法全得褚意,唐揩之最精者。褚书之妙,乃在上通隶古,旁证欧、虞。后有作者,未免失冲和之度。此刻婉润秀整,虽已开后人法门,尚未失河南规矩。
中唐战乱纷呈,颜真卿为一代忠烈,他的楷书更为后世推重。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中年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颜真卿的书法,给人一种对盛唐气象召唤的感觉,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
中唐后期书家柳公权,其楷书又是一座高峰,作品若《玄秘塔》、《神策军》、《蒙诏帖》等,骨峻气遒。柳公权楷书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心正意正笔正”的论书之言,流传千古。
后世学过几天书法的人无不从楷书入手,而楷书首选的范本基本上就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说这几位楷书名家影响千古,绝非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