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变文1社会功能与背景

标签:
文化唐代文化变文社会功能时代背景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闲话变文1
——闲话唐代文化之三十八
我楚狂人
2010年夏,我去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的导游水平天下第一,几乎达到专业研究人员的水平。在交谈中,导游多次介绍“经变”。所谓“经变”也就是佛教故事画,有时还是“连环画”。又称变相、佛经变相。其取材多与当时流传的佛教思想有关,如南北朝时代的经变多采自小乘经典,宣扬自我牺牲的精神,呈现朴拙的风格,内容以本生经变相、佛传故事居多;隋唐以后,大乘思想盛行,诸师更创新义、立新派,以致其内容富变化,有维摩诘经变、本行经变、金刚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类,为中国美术史上相当特殊的创作。敦煌向来就以经变闻名于世,这位导游对经变很是熟悉,讲得很精彩。但是我问起“变文”的时候,导游却说是不了解。遗憾了。
所谓“变文”,唐代流行的把“经变”内容演化为说唱艺术,与经变图画相配合,这种说唱的文本就称作变文。变文可以看做是佛教题材的诗体音乐小说,始于唐,至五代渐衰。变文的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也出现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近人所编《敦煌变文集》,辑录较为详备。但是我在敦煌感觉到,对变文的研究似乎远不如对壁画的研究那样重视。
下面说一点自己对变文的心得。
一、变文的社会功能及时代背景
变文,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佛教文化的普及宣传。凡宗教都需要有受众,传播之始就是争夺受众。变文就是用音乐化的诗体故事传播佛教文化,扩大受众。
唐代佛教徒需要这样苦心孤诣去争取受众吗?那是肯定的。唐代佛教的地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
我们长期以来都被小说《西游记》骗了,以为李世民是那样崇佛。其实大错。没有文化背景的混血胡大野李氏为了给自己正名,自称是李老君的后裔。攀附名人,古来有之。所以李渊、李世民两代都反复强调道教是国教,道教地位在佛教之上。玄奘取经,这是潜逃出境;玄奘这个“御弟”是高昌国王的御弟,与李世民八竿子打不着;玄奘载誉归来,李世民曾要求玄奘还俗入仕;玄奘归国,李世民曾要求玄奘把《道德经》译成梵文传播出国,玄奘拒绝了。佛教在武则天时代地位大涨,因为武则天自称弥勒佛转世,有洛阳龙门奉先寺石佛为证。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你说李家是李老君后代,我就干脆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
禅宗二祖慧可多次被追杀,被谁追杀?唐武宗灭佛,有没有扶助道教的因素?
佛教这个外来的宗教,在不断改变自身以适应中国社会的同时,更在顽强地宣传自己,传播自己,求得生存。
用传唱佛教故事来普及佛教文化,这就是变文存在的意义。其实,变文存在的意义,与基督教《福音书》的社会意义是一样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