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亭桥——姑苏遗桥之十二

标签:
文化姑苏遗桥都亭桥寿梦 |
分类: 苏州夜话 |
都亭桥
——姑苏遗桥之十二
我楚狂人
老苏州以为,在苏州古城内,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桥梁要算都亭桥了,其建桥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有不识字的老苏州把它说成“都林桥”,音谬也。明正德《姑苏志》云:“都亭桥,承天寺西,吴王寿梦尝于此作都亭,以招贤士。”道光《苏州府志》云:“都亭桥,旧传吴王寿梦于此作都亭以招贤士,故名。则此桥春秋时已有之也。”这样,地方志都把都亭桥的始建时间定在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时期。但是到了唐代,原桥已毁,《吴地记》称“基址见存”。何时重建,没有记载。
有资料云,都亭桥,位于皋桥之东,跨第一横河。这条信息自相矛盾,皋桥东与第一横河,也就是吉利桥经饮马桥到望星桥的那条内河相距甚远,不可能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或许有人说,可能是“第一直河”?也不对。皋桥跨第一直河,这样,都亭桥在皋桥东,就不可能在第一直河上。结合明正德《姑苏志》云:“都亭桥,承天寺西”的记载,都亭桥的原址应该在东中市的中段,这与现在老苏州习惯上称都亭桥的地名相合。所跨河道应该是早被填没的第二直河,桥在东中市界面。根据卫前街西馆桥的情况推定,都亭桥应该在民国初期东中市拓宽时改建为水泥平桥,汪伪时期填没第二直河,水泥平桥成为旱桥,1960年拆除旱桥。这个情况与同在民国老街上的西馆桥相似。苏州百姓至今还把东中市这一段称之为“都亭桥”,只是有时读别作“都林桥”。
《平江区志》之《解放后平江区域内已废桥梁一览表》中将都亭桥的拆除年代定为“1960年”,应该有所据。1960年我12岁,年幼时这里走得不多,原桥样貌没有印象了。
何谓“都亭”?实际上就是馆驿,也就是官方招待所。明正德《姑苏志》云“吴王寿梦尝于此作都亭,以招贤士”,道光《苏州府志》云“都亭桥,旧传吴王寿梦于此作都亭以招贤士,故名”。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始强。吴王寿梦(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姬姓,名寿梦,一名乘,字熟姑,亦称攻卢王、吴兴王,吴侯仲雍十九世孙,吴侯去齐之子,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61年在位。寿梦在位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事见《史记吴世家》。吴国在寿梦时期强盛起来,应该与寿梦都亭招贤不无关系。
小结几句:都亭桥,苏州有记载最古老的桥,始建于吴王寿梦时期,因位于都亭之侧而命名。唐代时已废,宋代有接驾桥附近的承天寺时已重建,具体兴废年月不详。最后在1960年被拆除。现在仅在老苏州口中留有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