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驾桥——姑苏遗桥之十一

标签:
文化姑苏遗桥接驾桥重元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接驾桥
——姑苏遗桥之十一
我楚狂人
苏州古城有地名曰接驾桥,现在习惯上指人民路与东中市交会的十字路口。此地久无桥,但是地名长存。有资料说是1956年拆除的,但是没有印象,毕竟1956年我才9岁。
接驾桥,有资料云是苏州历史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明代正德《姑苏志》桥梁上云:“承天寺东桥,相传吴王屈驾于此,名屈驾桥,今名阙家桥。”虽然没有像资料所说都亭桥那样讲明寿梦,无法断定是哪位吴王,可也至少说明此桥也得名于春秋时期。至于接驾桥之名,那是后起的,传说是康熙还是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当地官员在此接驾,于是就改称接驾桥了。此事无资料证明。所以,老苏州把接驾桥说成“屈驾桥”或者是同音的“阙家桥”还是有来历的。
《平江图》把此桥称为能仁寺东桥,因在能仁寺东而得名,后能仁寺改成承天寺后,此桥也改称承天寺东桥。清代以来又因附会乾隆南巡、市民在此接驾的故事,改名接驾桥,沿用至今。
《宋平江城坊考》云:“按:能仁寺东桥,一名阙家桥,今俗讹接驾桥。‘阙’、‘接’ 音近不如‘结’、‘接’,疑‘暨家桥’之讹。”《平江区志》之《解放后平江区域内已废桥梁一览表》中将此桥的拆除年代定为“1956年”。
这里小结一下,接驾桥,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末期的吴国时代,因“吴王屈驾于此,名屈驾桥”,因近音误作“阙家桥”;后来因在能仁寺东而称“能仁寺东桥”,又随寺名改作“承天寺东桥”。清代以后附会接驾,因近音,误作“接驾桥”至今。此桥1956年拆除。该桥原貌就不知道了。
这里反复提到的能仁寺,即有名的重元寺,又名有仁寺、重云寺、重玄寺、承天寺、能仁寺,原址在接驾桥附近,相传是梁卫尉卿陆僧瓒在梁天监二年(公元502年)舍宅建,初名有仁寺,又附会说有祥云缭绕,故又名重云寺,唐改“云”为“玄”,宋初改名承天寺。元末,张士诚一度改建为王府。寺中有别院五,曰永安(后称梧昌)、曰圆通,等等。宋至和中改称能仁寺。寺前有两土山,故又称双峨寺,元至。顺间毁于火,至正间(1341—1368)重修。清代避康熙讳,改“玄”为“元”。今易地重建于园区阳澄湖畔。
重元寺因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守苏州留诗而名声大噪,诗云:
登重玄寺阁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请大家注意,这里还是称“重玄寺”,这就是唐代的寺名。韦应物所描绘的是接驾桥附近的旧寺,与阳澄湖边的新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