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与苏白小说2

标签:
文化小说苏州海上花列传苏白小说 |
分类: 苏州夜话 |
《海上花列传》与苏白小说2
——小说苏州之十五
我楚狂人
二、苏白小说《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亦名《绘图青楼宝鉴》、《绘图海上青楼奇缘》,凡64回,署名是韩邦庆的笔名“花也怜侬”。写清末中国上海十里洋场中的妓院生活,涉及当时的官场、商界及与之相链接的社会层面。通常认为,《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后来张爱玲曾将其翻译为国语,命名为《海上花》分为《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两部。
《海上花列传》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其中对话皆用苏白,也就是苏州话写成,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作者自谓《海上花列传》的结构是从《儒林外史》脱化而来,并使用了“穿插”、“藏闪”等技巧。描绘人物性格,刻画人情世态,细腻传神。写妓女亦个个不同,有好有坏,不像《青楼梦》那样将妓女理想化,《海上花列传》较近于写实,有“平淡而近自然”的特点。
《海上花列传》首刊于自编文艺半月刊《海上奇书》,34回,未完。作者自称此书“为劝戒而作”(《例言》)。小说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为主要线索,写他们从农村来到上海后,被生活所迫而堕落的故事。赵朴斋因狎妓招致困顿,沦落至拉洋车为生。二宝则沦为娼妓。赵氏兄妹的遭遇和经历,在上海下层社会生活中,有一定的典型性。书中广泛描写了官僚、名士、商人、买办、纨袴子弟、地痞流氓等人的狎妓生活以及妓女的悲惨遭遇。内容虽以写妓院生活为主,而旁及官场和商界,反映了日益殖民地化的城市上海的部分社会面貌。作者以看似不动声色的笔墨,描写了当时贫富悬殊、贵贱分明的社会生活画面。
此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出单行本。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排印本,就是根据初刻石印本整理的。
识者以为,《海上花列传》既非抉发黑幕的谤书,亦非劝善惩恶之作,它体现了一种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的悲悯,作家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了人的堕落与沉沦。书中人物仿佛在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罪恶之网中挣扎,他们非善非恶,或曰亦善亦恶。
《海上花列传》受到过胡适的大力推崇,为之写序重刊,胡适说:“《海上花》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苏白的文学的正式成立,要从《海上花》算起。韩子云与他的《海上花列传》真可以说是给中国文学开了一个新局面了。希望他们(说吴语的文人)继续发展这个已经成熟的吴语文学的趋势。《海上花》的胜利不单是作者私人的胜利,乃是吴语文学的运动的胜利。”
张爱玲在与胡适的信中说:“《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我常常替它们不平,总觉得它们应当是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