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之间——1987届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有感之二

标签:
教育1987届毕业三十周年变与不变陈爱东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变与不变之间
——1987届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有感之二
我楚狂人
1987届学生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我迟到了,家里有事,大请客,走不开。学生陈爱东派车把我从苏州请客的饭店直接拉到了陈墓,于是我就丢下了满座高朋到了陈墓的广电中心。6月18日是个好日子吗,为什么都要定在这一天聚会?
我一进门就遇到了陈爱东,初一见面真因他的变化惊讶了一下。爱东是学体育的,以训练刻苦出名,高三时那拖着石磨盘练体力的样子还在我的眼前。爱东大学毕业后教体育,二十周年聚会时他已经离开了学校,好像是搞什么市场管理。那时我说对锦溪中学新学校不了解,好像是爱东陪我去学校转了一圈。再后来听说爱东经商了,这是听许峰老师说起的。如今一见,变化真大,在街上遇到还真不敢认:这个成功商人陈总就是昔日那个黑黑的,罕言的爱东?一身中式对襟上装,尽显出文化产业人士的儒雅。这种穿着我熟悉,我的老同学昆曲专家周秦教授是这种风格的穿着,我的几位画国画的年轻朋友也是这样穿着。爱东从事着文化产业,这样的穿着很自然。但是与十年前有点疲惫的爱东毕竟反差很大。
与这一届学生又是十年不见了,这十年,有些人变化很大,有些人则几乎没有变化,如蔡如榕、张石艳,还是那样年轻漂亮,时光老人对她们过于厚爱了。如俞建军,怎么说也是老资格的老师了,见了面还是在我的耳边悄声说:张老师,我的语文水平不差的,真的不差的。这几乎就是十年前的原话。我的心里有一股暖流:原来老师的认可,对学生是如此重要。十年后,俞建军老师也快要退休了,还会在我的耳边悄声说:我的语文水平不差的,真的不差的吗?想着,我不觉有点痴了。
其实,在十年中大展宏图的何止陈爱东一人。这十年,是大变革大发展的延续阶段,这样的大变革大发展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难得的机遇,在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多年雄踞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昆山是这一场大变革大发展的潮头,站在潮头的我的学生们,抓住了机遇也就升腾了。
我们老师都老了,如我般还病了,有几位还远行了。但是我们的学生还能奋斗十年。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我们这一届学生都在五十岁左右了,应该有着洞察的睿智。变也罢,不变也罢,我愿大家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