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流失的人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七

标签:
教育恢复高考四十年准考证风波人才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差点流失的人才
——恢复高考四十年之七
我楚狂人
高考中有许多故事,有时甚至是惊心动魄的。1980年我送高考,发生的一件事就叫我今天想来还有点后怕。
1980年,还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时代,高考录取率不会超过10%,所以个别尖子考生就显得特别珍贵了。那年我的学生邹某某就是这样一个全县注目的尖子考生,而他这个农村出身的淳朴孩子自己却浑然不觉。
7月7日第一天高考,下午考完化学,他看见我就憨憨地一笑,似乎告诉我一切顺利。回县第一招待所后,晚饭前邹某某到我的房间,大大咧咧地对我说,老师,我把准考证忘记在考场里了,不会有事吧?
一听此话,我心理“咯噔”一下,但是要紧关照自己镇静,千万不要影响考生的情绪。就假作没事样,笑着说,没事,你确定忘记在考场里了。他又憨憨地一笑,说,下午化学考得太顺利了,一高兴就忘记准考证在桌子肚里了。我尽力把语气放平淡,说,不要紧,你去吃饭吧。
等邹某某一离开我房间,我立即跳起身,去找老校长汇报。要知道,当年规定没有准考证就取消考试资格,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我们的老王校长是当时昆山资格最老的校长,是抗战结束那年入党的老干部,我要求他先给考场负责人昆山县一中的老校长单天佑写纸条,请单校长打开考场门,看看是否能找到准考证。同时与县考试办公室主任联系,与教育局长联系。
当时的昆山县城并不大,但是当时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就是靠两条腿,从城中的县第一招待所到县城东边的县一中大约也要20分钟。单老校长还没有吃晚饭,就二话没说带我进考场。但是找遍考场,都没有准考证。一下子我的心都凉了,我告别了单老校长,一步懒一步地回县一招,天上也飘起了细雨。我一回县一招,我们班的任课老师全在我的房间等着。化学老师严绍如一见我有气无力的样子,就失望地说,明天我带他去玩马鞍山(昆山的公园)吧。
我突然跳起来,说,王校长呢,还在招办吗?大家说,是的,没有回来。我一下冲出去,小跑着去城南体育场边的县招办。当我气喘吁吁闯进县招办时,发现校长、局长、招办主任全在,一个个脸色凝重。我的心彻底凉透了。局长说,已经打电话请示省招办了,没有任何余地,做好考生思想工作吧。
大家一时无语。正在这时,招办的电话响了。一听,是单老校长从县一中打来的,单老声音响亮地说,准考证找到了,那个监考的糊涂蛋带回家去了,说是准备明天直接给考生的。让我臭骂了一顿。好了,我要回家吃晚饭了。明天直接让考生进场吧。
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我这时才觉得肚子饿了。
后来邹某某如愿考上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一路学士、硕士、博士,33岁教授,34岁博导,36岁东南大学副校长,现在在广州大学担任校长。而这个优秀人才就差点因为一个小失误夭折。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为当时的那些热心负责的领导、老师感动。老王校长已经作古多年了,陈墓中学八十年代的辉煌就是他领导下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