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2017-05-27 07:09:21)
标签:

文化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

长元县学

大成殿

分类: 苏州夜话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我楚狂人

    被当做苏州旧城改造样板的干将路覆压了苏州诸多老街坊。干将路古城段相门桥到仓街口原名叫做狮子口。仓街口到平江路叫做新学前,因长洲新县学而得名,有别于观前街三清殿后的旧学前。长洲县新文庙仅存的大成殿保护在新学前西侧的平江实验学校校内。

长洲新学宫原址为佛寺福宁寺,又称万寿寺。明代整顿宗教场所,非“敕建”的庙宇往往改为别用,此即一例。明嘉靖二十年(1541)废寺为学,僧真果移建佛寺至狮子口,更名万寿庵。该寺后渐圯。崇祯五年(1632)僧叔亮重修。清顺治年(1648部侍郎陈有明捐建药师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巡抚汤斌,大约还是因为“非敕建”的原因该寺同治中改为军装局。资料云:明嘉靖二十年(1541),长洲县学教谕肖文佐鉴于学址不够宽广,请求巡按御史舒订、知府王廷另辟新地以谋扩展。恰巧当时朝廷有诏取缔“非敕建”的寺庙,于是便将城东福宁寺(后称万寿寺,其地在宋《平江图》上为光孝寺)兴建新的长洲县学,这就是现在平江实验学校的地方了。

清雍正二年(1724),清廷颁旨长洲县东南境析建元和县,但县学不另分建,附于长洲县学。“更其榜日长洲元和县学”,简称“长元县学”。设长洲教谕一人,仍司长洲学事。改训导为元和训导一人,司元和学事。自此,有清一代,凡析新县多与旧县合学,而以训导司新县教事一职。元长县学现尚存大成殿,现在在平江实验学校校内。这里原先是第十一中学,大成殿长期处于学校操场跑道中间。后十一中撤并入市二中,这里归平江实验学校。我的老友王家伦教授和我的学生孙伊莉老师都曾在这里任教多年,知之甚详。

 长元县学最后一次大修是在同治六年(1867),由怡园的主人顾文彬出资主持。当时长元县学的建筑除大成殿外,全都在咸丰十年(1860)的战乱中毁坏了。从顾文彬《重修长元学记》中“凡殿堂门庑祠宇斋舍亭阁仓廪庖鼎禹悉还旧观”。“是役也,前后糜官钱三万七千”。长元县学的大成殿,虽逃过了咸丰十年的那场劫难,却于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不慎毁于一次火灾。现殿是光绪八年(1882)由江苏巡抚卫容光筹资再建,至今已有l20年了。现存的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732米,进深617米,高约18米,面积为544平方米,面积居苏州现存古殿的第四位。大殿扁作梁架,四周有外檐桁间牌科,前设月台。原殿内有清历代皇帝书额“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三年颁)、“生民未有”(雍正三年颁)、“与天地参”(乾隆三年颁)、“圣集大成”(嘉庆三年颁)、“圣神天纵”(同治三年颁)、“斯文在此”(光绪三年颁)、“德配天地”等数块,上有云鹤花板顶等,均毁于文革中。文革后,虹口公园提出把大成殿整体移建到上海,条件是替学校重建一幢楼,楼下是礼堂,楼上是办公室,但当时的十一中校方最终没同意。199411月,苏州市文管会、教委联合对大成殿进行全面维修。19981124日,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大成殿内有三块石碑,这是前两年学校修操场时挖出的。其中最大的一块碑碑额有二龙戏珠纹样,上书“重修长元邑学记”,落款有“光禄大夫刑部尚书邑人韩崶书丹”、“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鄱阳胡克家撰”等字样,碑中正文描述了重修大成殿的经过,并能清楚地看出“始于廿一年春,成于廿二年秋八月”等字样,与嘉庆年间重修长元县学的记载吻合。另一块是咸丰八年所立,署名为“江苏候补道署理苏州府正堂随带加一级记录十次蔡为”。还有一块是光绪廿一年所立,上有“元和县儒学正堂汪碑记”等字样,这些碑石的出土为长元县学的历史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长元县学旧址现尚存十余株百年以上的老银杏与三块石碑,见证了旧日学宫的历史。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新学前与长元学宫——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