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文庙与府学3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2017-05-19 07:07:19)
标签:

文化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

苏州文庙

范仲淹

胡瑗

分类: 苏州夜话

苏州文庙与府学3

——姑苏儒教文化遗存之一

我楚狂人

三、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苏州文庙府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祐二年(1035年)创建的,迄今已有980多年历史。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的次年,在南园遗址上,舍宅地设学立庙庙学合一(即文庙府学合一)范仲淹聘请当时著名教育家安定先生胡瑗为教授,因为办学有方,一时名闻天下,成为各地州县学效仿的楷模。此后历经拓建到明清两代苏州府学文庙的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近二百亩有江南学之冠的赞誉。现有的府学和文庙面积仅为当时的六分之一。

范仲淹是苏州人,这已经是史学界的定论,因为范家祖坟在苏州天平山,天平山还是御赐给范家的“赐山”。但是,范仲淹一生对自己的籍贯很是纠结。范仲淹出生徐州,他又说自己出生在河北正定,幼时随父到徐州,童年在山东,读书在河南,死在徐州,葬在洛川。

范仲淹死后没有选择葬在苏州,而是选择了河南洛阳伊川。据说一方面其母改嫁无法入苏州祖茔,他是效仿唐代三朝相姚崇,另外择地而葬。另一个原因乃范的先祖是汉代的清汝南范滂,他的十代祖范履冰在唐武则天时曾任宰相。所以范仲淹曾在给兄信中说过:“我本北人,北人淳厚。”

范仲淹真正与故乡苏州发生密切联系的时间也就是在苏州知州任上的那几年时间,但是其遗爱却千古长留。

范仲淹创建苏州文庙和府学,留下了这样感人的故事:景佑元年(1034年),范仲淹从睦州改知苏州,在苏州南园卖得一块“风水宝地”,有人向范仲淹贺喜道:“这是块贵地 ,今后您家中定有公卿相继出世。”范仲淹听了笑道:“我家独占贵地,倒不如让出建学,使士人都在此受教育,公卿将相不是更多吗?”不久,范仲淹就让出这块宝地建起学,是为苏州府学的创始,地点就在现在苏州文庙。创办府学紫阳书院后,范仲淹亲自出面邀请了著名学者安定先生胡瑗来掌教,并自己亲自在书院讲学。胡瑗也不负所托,创立了一系列的先进的书院管理制度和领先于当时的教学方法,被后世称为“苏湖学派”或者“苏湖教法”。“苏湖学派”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书院教学,成为典范。宋以后苏州的科甲冠于天下,状元人数世无其匹,苏州人说这是范文正公的遗爱。

现在,苏州府学的明伦堂布置成了范仲淹纪念堂。明伦堂正中是范仲淹的高大坐像,高冠红袍,甚是高古气象。座前楹联取范公名文《岳阳楼记》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公一生行事的浓缩。其书法取自明代书法家张照所书《岳阳楼记》,这个国宝级的书屏原件在湖南的岳阳楼,1968年我曾有幸登岳阳楼亲见。座后壁上是珍品缂丝,配得上范公尊崇的历史地位。坐像两侧,有范公的诗文,更难得的是还见到了范公的书法作品《道服赞》和《伯夷颂》。范公的书法雍容典雅,字如其人。

明伦堂两侧分别是苏州籍状元和鼎甲名录、作品等有关资料,还有就是科场的复原场景,珍贵碑石等等,俨然成了苏州府学的“教育成果展示”。

站在范公像前默默注视:一个人能够在身后留下如此遗爱,范公应该是欣慰的了。

苏州文庙与府学3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苏州文庙与府学3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