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工厂的穿帮
(2017-05-16 14:48:02)
标签:
教育基础教育功利主义高考工厂穿帮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高考工厂的穿帮
——有感于清华大学的生源跟踪调查
我楚狂人
最近网上传着这样一则消息,说是我国大陆第一高校清华大学进行了生源的跟踪调查,结果叫人心惊。在清华大学的生源跟踪调查中,一些“高考工厂”的生源现了原形,入学之后的优良率极低。这里面就有著名的“高考工厂”如河北的衡水中学、安徽的毛坦厂中学等等。而表扬的入学后优良率高的学校都不是“高考工厂”,如我们江苏上榜的好学校仅四所:南师大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苏州中学、靖江中学。这样的消息发人深省。
将近二十年前,我也见到了类似的消息。当时我的朋友陈淦浩先生(已故)担任苏州中学教务主任,他告诉我,以升学率高而名闻全省的吴江某某中学,每年进入苏州中学的人数很多,但是入学后的优良率始终极低。于是苏州中学很霸气地对该中学公布了限制性招生指标,每年该中学进入苏州中学的新生限制在10名以下。这个做法似乎不合法,但是很解气。对待这种不择手段搞升学率的学校就得这样制裁,这叫做“以毒攻毒”。
吴江某某中学是为了升学率搞得学生跳楼,教师神经衰弱,校长吐血。但是被省教育厅树立为旗帜。连吴江教研室的朋友也在摇头叹气,说是“令人发指”。而那些“高考工厂”无一不是以“半军事化管理”、“封闭教学”称著。江苏有个高考出名的启东中学,他们的经验就是:一个字,“揪(用苏北方言读‘qiu’)”;两个字。“死揪”;多几个字,“往死里揪”。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高考从高一抓起”就是他们的不二法宝。什么素质教育,靠边!除了分数还是分数。这就是“高考工厂”的本质。然而,就是这样的模式被推广。一些追求短期效应的领导竟上门聘请该校教师来当校长,以便推广这种“死揪”的经验。一所这种模式的学校,高三每周每班的语文课可以排到19节。这是我亲见的课表。真正是“毁人不倦”啊。
更可怕的是,这样毁人的教育确实与功利主义家长的需求相合,他们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蛊惑,拼命把子女送进这种毁人机器里,于是择校风盛行,学区房疯涨。殊不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却输在了终点线上。当我们的孩子们不懂责任,不懂孝道,不懂诚信的时候,悔之晚矣。教育应该是树人。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而不是学会抢分。
我们的基础教育再也不能这样搞下去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回到正确的公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被毁了,被功利主义毁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如果能认识到这些“高考工厂”的毁人作用,并认真对待之,还是来得及的。千万不能在这样继续“毁”人不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