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江黎里禊湖道院——姑苏城隍之七

(2017-04-23 07:39:30)
标签:

文化

姑苏城隍

黎里禊湖道院

李明

分类: 苏州夜话

吴江黎里禊湖道院

——姑苏城隍之七

我楚狂人

吴江黎里古镇西北禊湖,波平如镜,因又名金镜湖,湖中飘浮一绿洲,由西边一座三孔石桥与岸上相连,此桥名秋禊桥。绿洲之上有禊湖道院现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禊湖秋月”是历史上著名的“黎川八景”之一。吴江现在活动的佛寺多达十四所,而禊湖道院是吴江地区唯一的一个道院据禊湖道院自己公布的信息,现在的禊湖道院是全真道的道院,如果属实,这就是苏州地区唯一的全真道道院。

或云,禊湖道院原名昭灵侯庙,一名城隍庙,始建于唐代,明嘉靖年间重建,清顺治自嘉庆年间,数度重建、增筑、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人公捐重建,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解放后,禊湖道院成了当地粮食部门的仓库,后存有大殿、偏殿、财神殿等建筑。1998年,当地政府对禊湖道院进行全面修复。

禊湖道院西侧的秋禊桥,为三孔梁式石桥,俗称“极搁桥”,桥面石铺得每块都不平,走在上面,总发出“极搁”之声,当地人呼之为“勿歇不停极搁桥”。

传说唐太宗第十四子李明,初封为曹王,后任苏州刺史,在任期间颇有惠政。据民间传说,他到任那一年正遇特大蝗灾,农家颗粒无收,叫苦连天。当时,黎里禊湖边上有一座官仓,贮粮万石,李明本想奏明父皇后再开仓赈灾,可救灾如救火,时间上等不及了,于是,就立即下令开仓济民。百姓们渡过了难关,可有人在京城参了一本,说李明私开官仓,按大唐律法当斩。李明自忖道:父皇处置此事,实是为难,如不杀他,当众说不过去;如杀他,则亲情难舍。于是,李明就毅然投入禊湖自尽。周围老百姓闻讯,悲痛万分,纷纷捐资出力,为他建祠塑像。据说这就是道院最初的来历。此事正史不载。

唐末,淮兵围苏,吴越钱氏祷于李明祠,颇有灵应,于是,封其为昭灵侯,并改祠为庙。宋元间,当地人俗呼昭灵侯为城隍神,故昭灵侯庙又名城隍庙。元大德三年(1299年),改名为“衍庆昭灵观”。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侯为“监察司民城隍”。此后,历代对禊湖道院之神多有加封,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封为“广佑王”,同治六年(1867年),加封为“普庇按会典城隍神”。所以这里又是黎里的城隍庙。

    禊湖道院正殿(城隍殿)的西侧紧挨着元辰殿(“元辰”指吉日,故诗中将该殿称为“吉殿”),殿内供奉着自“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至“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六十尊神像。禊湖道院内尚有财神殿、刘王殿、吴王殿等,分别供奉赵公元帅、刘王、吴王等。禊湖道院正殿的背后是夫人殿,供奉着城隍老爷的夫人,以前黎里镇上要在八月十六,出“夫人会”,出会的排场与上一天的“城隍会”一样,非常之大,仪仗、鼓乐和銮驾、轿舆自不必说,尚有不少提锣、提香的善男信女,兼有扮演戏文者,一路行进,行人尾随其后,市河两岸,观者如蚁,沿途焚香祷告、顶礼膜拜者不绝,锣鼓声、爆竹声震耳欲聋,直入云霄。这样看,这里又是民间崇拜的场所。乡间庙宇,往往如此。

吴江黎里禊湖道院——姑苏城隍之七

吴江黎里禊湖道院——姑苏城隍之七

吴江黎里禊湖道院——姑苏城隍之七

吴江黎里禊湖道院——姑苏城隍之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