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道观——姑苏宫观常熟篇之二

(2017-04-06 07:21:58)
标签:

文化

姑苏宫观

常熟

致道观

分类: 苏州夜话

致道观

——姑苏宫观常熟篇之二

我楚狂人

    常熟虞山旧日多道观,有记载的就有虞山东南麓的致道观、至和观、乾元宫、东岳庙、城隍庙等。依山造势,蔚为壮观,虞山十八景之一的“西城楼阁”即指这些宫观。咸丰十年尽毁于太平军兵燹,其后仅恢复狭促殿堂数间,民国年间又经日军荼毒,不复旧日景象。

旧日虞山诸道观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致道观,历代为常熟道教翘楚,更是道录司所在。致道观今尽毁,其旧址在常熟县西一里虞山南岭下,即今石梅小学左近。本文资料多采自“釜峰云僮”博文。有资料云,致道观为南朝梁天监中嗣真人张道裕建。初名招真治,简文帝赐玉案一、钟一,为撰碑记。这样,致道观的创始历史就有案可据了。

据建文帝碑文云,张道裕,汉天师陵十二代孙。天监二年,来虞山,栖遁十余载,忽夜梦圣祖云:峰下之地,面势闲寂,宜立馆宇,可以卜居。裕师潘珙,隐居四明山。无何,有人耳长发短,言从虞山招真治来。言毕忽然不见,潘驰信报君,君因辞山旧居,而以梦中所指峰下之地,即以为治,故号招真治。

这就是最早的观名“招真治”的由来。

  后改称乾元宫。这里存疑。致道观与乾元宫一耶,二耶?宋天圣年间,知县胡晏构北极紫微殿,马庄撰记。至和、治平年间,道士李则正增修殿廊,创建山门,沈坰撰记。宣和七年,敕赐致道观额。元延佑元年,知州王英捐资葺治。明洪武中道士周玄初、永乐中李本中相继重建。其后道士孙湛然及徒顾雷复相继修葺,林大同撰记。自后随圮随修。嘉靖、万历间,严讷、钱岱相继重葺,规模未之改也。

由此可见,致道观的历史资料还是很丰富的。

据资料记载,致道观前有坊,临通衢,榜曰“虞山福地”。石阑夹道,上为观门。门侧有三十六代天师张与材书真风殿石刻。门内为虚皇坛,坛高二丈四尺,方广如之。按二十四炁,上圆下方,凡三层。周植七星桧,相传为张真人手植,奇状古劲,盘曲如虬,历代题咏甚多,有明代沈周、文征明画作遗世。坛北大殿曰“金阙寥阳”,宋徽宗御笔,即三清殿,榜曰“郁罗萧台”。后为紫微殿。再后为弥罗阁,阁后有丹井。阁东有三官殿、土皇殿、听松堂、元阳靖庐雷部殿,元阳靖为张真人宅,属道教三十六靖之一。雷神十二尊,相传为宋名手刘鸾所塑,康熙甲辰重建,正殿成,增饰诸像,为俗工所斵,遂失旧观,另有古桧堂、太乙殿、蓑衣真人祠等。西有四圣殿、江东神祠、李烈士祠、监生堂,旧志载另有茅君祠、魁文神祠、白龙祠、真官祠、十王祠、玄坛祠等殿宇。

  观内有出家正一派道士,环观而居。东北有栖云堂,西北有来云堂,又有丹井亭、莞尔亭、揽翠楼、凌虚楼、凌虚堂、雅集亭、品泉亭、朗吟亭、知止山房、煮石山房、暨黍珠室、懒云窝等胜迹,由此可见,致道观规模极其宏丽。另有“井飞双鸽”、“星坛七桧”,相传为梁天监二年真人张道裕以神力移之,蟠曲天轿,奇古特甚。明季尚存其三,余四则宋庆历补植,沈周曾绘《三株图》,王世贞题。至清庚申兵燹,乃尽毁。等为人称道。有记曰:常熟据郡北境,山水咸具,领其胜而可游者,无若致道观!被人推崇至此。

  入清代为朝正祝釐之所,康熙间郡人慕琛修。乾隆二十七年,屈成霖重修。五十四年,邑人公修。虞山福地坊嗣住持孙培昌于乾隆嘉靖道光间累加修建。咸丰十年,毁于太平天国之乱,惟存紫微殿及山门坊表。光绪间陆续修葺雷部殿、土皇殿、听松堂,余未及葺。招真治古梅在石崖上,古今题咏甚多。

  致道观历为常熟县道录司,清光绪后期,道士徐清溪于紫清堂创道教公所。民国期间,致道观毁坏甚烈,其余渐改为“石梅小学”。民国元年,苏州成立道教会后,常熟亦成立分会,先后由道士赵清如、俞钟诒为会长,并在华仙师殿创办公益“守一小学”,有学生80余人。民国十年道教会因经费困难停止活动,守一小学延至民国十二年停办。自后,道教界未建组织。

  解放初期,致道观住持包渭荪与许良洲、王幼如等联名呈请人民政府备案,组织常熟市道教会筹备会,会址在致道观,并设总务、经济、文教、福利四股,开展活动。后道教会筹备会历时年余,未正式成立,即告消散。1966年,致道观全毁,1968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丹井在石梅小学扩建操场时被填没。

    惜哉,致道观!

致道观——姑苏宫观常熟篇之二

致道观——姑苏宫观常熟篇之二

  附录:简文帝(昭明太子)所撰《招真治碑记》为常熟现存最早的文献资料:

  夫东瀛禄水,三变成田。西岳灵桃,千年未子。尚以星起牵牛,部首迢递。律生甲子,气数杳冥。况复上游玉清,损之又损。高排金阙,玄之又玄。岂言象之能诠,非时节之所辨。海虞县者,则虞农都尉太康置其宰,境有虞山。越绝书云:巫咸之所出也,高岩郁起,带青云而作峰。瀑水悬流,杂天河而俱会。吴门采药之地,楚望槐椒之歌。汤反流沙之魂,锦饰汾阴之鼎。无以逾焉。其峰则有石城、石门,虚危自然,不度句吴之马。神功挺起,岂似冈陵之画。魏后冰城,夜阵权息。长安慈石,浴铁暂流。较迹比期,优劣斯远。道士,沛郡张君,讳道裕,字弘真,即汉朝天师陵十二代孙。天监二年,来至此岫,栖遁十有余载,夜忽梦见圣祖云:峰下之地,面势闲寂,宜立馆宇,可以卜居。裕师潘珙,隐居宁四明山。无何,有人耳长发短,云从虞山招真治来。言讫忽然不见。潘弛信报君,君因辞山旧居,而似梦中所指峰下之地,即以为治,故号招真。高台迥立,有类玉台之山。长廊宛转,还如步廊之岫。柱削芳桂,岂俟开阳木飞。材选海檀,无劳豫章神拔。黄庭司命之府,有类玲珑。朱陵赤后之观,同符弘敞。远望仲雍而高坟萧瑟,旁临齐女则哀垅苍茫。鳞千仞之木,气叶星晷。华飞五香之草,形图宫室。帷叶绶花,卷舒蹊径。阳桃侯枣,荣落岩崖。树息金乌,檐依银鸟。凤将九子,应吹能歌。鹤生七岁,逐节成舞。旭日晨临,同迎若华之色。夕阳斜影,俱成拂境之晖。玉础微润,应山云于高牖。鸣赖徐响,引和风于空谷。方当专气致柔,入无为之境。周行不殆,穷混成之致。茅子算归,辍辔无已。魏姬宴罢,留驾不还。何止持节变淮南之金,传符莳北钟之稻。明月蛟龙之骑,驱之使斗。四铢七子之境,引以成刀。散季齐之羽,起雄鸣之雾而已哉。乃为《铭》曰:玉龟二始,金书八会。道浃地心,功浮天外。故常可小,惟真能大。德起同尘,善生塞兑。物宝自然,人符交泰。掩映绿萝,穹崇紫盖。仙治之美,此焉为最。雄柱千步,阳台百丈。水均下属,山逾高掌。野寂云兴,琴繁山响。斗虹夕西,丰雷朝上。元阳作石,竹龙成杖。书藏玉匣,药蕴银铜。烧铅杂鲤,折桂和葱。羽衣可服,云骈易通。斧柯虽巧,碑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