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玄妙观(修改稿)6无字碑

标签:
文化姑苏宫观玄妙观无字碑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玄妙观(修改稿)6
——姑苏宫观之一
我楚狂人
四、历史悠久文物众多3
2.无字碑
无字碑耸立在三清殿东边,高二丈、宽八尺。明洪武四年( 1371 )清理道教,更玄妙观为正一丛林,置道纪司,革香火田以充军包饷。这是道观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特请文学家方孝孺作记勒石,以志纪念。方氏书法铁划银勾,不同凡品,所以无字碑原是有字碑,即《清理道教碑》。因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灭十族”这篇碑文也被铲除干净,成了一块无字碑。此碑虽无一字,却遐尔闻名,为玄妙观三大名碑之一。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
方孝孺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他的文章、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他轻文艺,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建文年间主持京试,推行新政。惠帝时任翰林侍讲,颇受信任,凡大政多所咨询,当时《太祖实录》及《类要》等书皆由他总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即所谓“靖难之役”。惠帝廷议讨伐,诏檄也都出于方孝孺之手。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于是被凌迟处死,宗族亲友株连者死者多达八百七十余人,连他的学生也被杀,史称“灭十族”。
方孝孺蔑视强权,他轻蔑地对朱棣说:“殿下(坚不称‘陛下’)千秋之下也逃不过一个篡字”。方孝孺身后,其门人德清侯廖永忠之孙廖庸、廖铭等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山上;死于宁海城之方氏族人,有义子马子同收其残骸,投于井中,后称此井为义井。
其实苏州人不把此碑推倒而留下无字碑,是很有深意的,这是对方孝孺的同情,也是为残暴的朱棣留一个罪证。但是据说苏州人做此事也是很巧妙的,造了一个流言,说是此碑镇着海泉,若是推倒,水淹苏城。苏州人的“软调皮”天下第一。
公道自在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