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与道教15清后道教

(2017-01-15 09:07:32)
标签:

文化

姑苏宫观

道与道教

清后道教

分类: 苏州夜话

道与道教15

——姑苏宫观序

我楚狂人

六、清后道教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汉民族主导的朝代多尊道抑佛,如唐朝、宋朝、明朝,甚至出现了多次“灭佛”的现象,如唐武宗的“会昌灭佛”。当然也有例外,如南朝的萧梁,五代的吴越钱氏就是崇佛的,萧梁更是佞佛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少数民族政权则基本上是崇佛抑道的,如元朝,如清朝。更突出的是,元与清两代,所崇的佛还不是中土化的禅宗,也不是其他中土佛教,而是藏传佛教,也就是被汉民族称之为“喇嘛教”的源于西藏的变异佛教。其实这个历史现象很好理解,这就是所谓“华夷之辨”,道教说到底还是汉民族的宗教。尽管全真道这样卖力地维护元王朝的秩序,还是会受到打击,因为“非我种类”。至于八思巴的崛起,只是适逢其会而已。

清代崇佛抑道给道教最致命的打击,从此道教已经再没有与佛教分庭抗礼的声势了。

满清入关之后,极力崇佛。清顺治帝是佛教徒,清康熙始建顺德外八庙,明确了与藏传佛教的同盟关系,雍正舍自己的“潜邸”为藏传佛教的“雍和宫”,为藏传佛教大师宗喀巴造像,乾隆更是被其臣工称为“老佛爷”。可以这样说,抬高佛教地位,特别是藏传佛教地位,已经成为清王朝的基本国策之一。而在这个国策之下,最受打击的就是道教。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在明代尽管正一道得到王室支持,尽管张三丰被明王朝狂热追捧,但是全真道已经无可挽回地式微。而到清朝,正一道也步了后尘。

乾隆宣布藏传佛教为国教.,将正一教主的品秩由二品降为五品,以后的清朝皇帝对正一派限制不断加强。鸦片战争后,国家落后衰弱,基督教入侵,正一道更是江河日下。清朝正一道地位很低,道教真的已经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这样的颓势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今天佛道之间强弱分明的原由了。

我们苏州还算是道教力量比较强的地方,虽不能与佛教相比,也还是有自己的地盘。盘点一下苏州的宫观,管中窥豹,了解一下道教的前世今身,或许还是可以的,这就是我写姑苏宫观的由来。

道教宫观比较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正统的道教宫观,如玄妙观,这种宫观都有明显的道教派别。其二是阴官系列,城隍、土地、土谷,一些忠烈祠或许也可以归入此类,因为忠烈祠大多也冠以城隍土地的名目。其三是司职神道,如龙王庙、先蚕祠、东岳庙(五路财神)、关帝庙(武财神)、胥王庙(潮神)等等。其四是民间信仰,如遍及吴地的猛将,以及各地的总管金七、周神等等。其五是先贤祠,如泰伯庙、言子祠、轩辕宫、干将祠等等。我想,我的《姑苏宫观》主要是第一类,兼及第三类。阴官系列准备专列一类专题写,小标题为“姑苏城隍”。而苏州的民间崇拜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文化现象,今后专题写,还得好好研究。至于先贤祠,我准备归入儒教系列,也就是孔庙系列来写。这些宫观虽说大多都是道士管理,实际上很有区别。只是民间的庙宇往往多种情况混一,如轩辕宫就有城隍殿,所以很难区分,也只能勉强区分了。这也是笔者写这一组文章的苦恼之处。也好,边写边学吧。

道与道教15清后道教

愿以此文以飨同好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