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道教5.陶弘景

标签:
文化道与道教姑苏宫观早期道士陶弘景 |
分类: 苏州夜话 |
道与道教5
——姑苏宫观序
我楚狂人
四、早期著名道士2
2.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卒后谥贞白先生。我国南朝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博物学家。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历经南朝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实际上,这是在最高统治者的策划之下,佛教吞并了道教。
陶弘景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委曲求全,陶弘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