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与道教1——姑苏宫观序一、说“道”

(2017-01-01 08:26:31)
标签:

姑苏宫观

道与道教

文化

分类: 苏州夜话

道与道教1

——姑苏宫观序

我楚狂人

我在整理《姑苏伽蓝记》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感到,本土的道教已经完败给经过改造的外来宗教佛教了。我们常说“释道儒”三教,其实三教早就失去了均势。我也因此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五代末年著名道士陈抟苦心经营“三教合一”的无奈了。目前全国道教宫观有9000多座,男女道士有10万。看起来数字不小,但是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相差悬殊。

我们汉族地区的本土宗教道教,我们广大民众对它却知之甚少。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我,道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想了良久,说,佛教是修来生的,今世修行,往生乐土;道教是修今生的,求长生大道。来生我们看不到,所以我们猜想;长生我们看不见,所以我们怀疑。我不知道这样的概括对不对,但是我们广大受众更愿意憧憬来生,而怀疑长生,这就是事实。

雾里看花。何谓道?何谓道教?道教从何来?道教如何沿革?今世道教现状如何?我虽愚鲁,却愿意探究一番。

一、说“道”

在中国,“道”也许是内涵最丰富的词语之一,大自然的规律是“道”,人世间的规范是“道”,一切正义真理是“道”。“道”无可捉摸却无处不在。

先哲老子,第一个提出了“道”这个概念,他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被后世尊为人类少有的几部“经典中的经典”。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这是第一次出现“道”这个概念。这句话短短六个字,却耐人寻味。从语法上讲。第一个、第三个“道”是名词,第二个“道”是动词。“可”是“可以、能够”这类常见义,“常”原文是“恒”,西汉避文帝讳改为“常”,后世沿袭之,也就是“固定不变”这一类常见义。后世对这六个字的解释主要是这样两种:

1.圣人之道是可以践行的,但并非是唯一不变的道路

2.道是可以被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却不是永恒的道

这里主要分歧在第二个“道”字的理解。我认为,其实这两种解释与老子的本意相距都并不远,无非是说“道”是可以感悟的,却是难以言表的。一旦说出来,那就不是“道”了。

那么老子是怎样阐述自己提出来的“道”呢?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地二十五章)

说到底,“道”就是顺应规律。

这样一说,道家思想的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探究规律,遵循规律。而道教求长生则是逆天而行。我不知道如何会最终扯在一起的。

道与道教1——姑苏宫观序一、说“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