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泰伯庙送别文化现象研究6

(2016-12-30 08:18:34)
标签:

文化

泰伯庙

送别文化

启迪

分类: 学术争鸣

苏州泰伯庙送别文化现象研究6

我楚狂人

六、苏州泰伯庙送别文化现象的启迪

一个重视文化传承的地方往往都有自己的文化印记,如历史上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的雅集。但是,很叫人惊奇的是,这些文化印记在近现代都消亡了。倒是原先文化落后地区还在顽强地保存自己的文化印记,如苗族地区的“上刀山下火海”、陕北的锣鼓、新疆的达瓦孜等等。而我们发达的东南一带,竟没有自己的文化印记。莫非真的要步香港的后尘,成为文化沙漠?

我们苏州并非没有自己的文化印记,不少民间习俗我们这一代人还记忆犹新,再年轻的一代就不敢说了。如苏州的狂欢节农历四月十四“轧神仙”就是一例。但是本来远不止这些,如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木雕大型组件“山塘庙会”就展示了上塘街庙会的盛况,再如唐人刘景复的传奇记载的泰伯庙春日社火,都是突出的例子。我们现在已经有热闹了几十年的寒山寺听钟的盛会,不妨也有泰伯庙春祭的盛会。我们不必一定复制泰伯庙送别的习俗,但是泰伯庙春祭是可以再现的。也许这会成为苏州的新的文化印记。

说起苏州的文化印记,泰伯庙应该就是。就看我们怎样承受祖先的恩泽了。

附录:几首泰伯庙送别诗

赋得泰伯庙送倪元镇

【明】袁凯

翦商肇基迹,传季思逮圣。兄弟逃荆蛮,谋德一何盛。千家聿来从,勾吴始开境。

遥遥至裔孙,欲大心逾骋。深宫贮妖丽,高台瞰遐迥。既拒伍胥忠,还甘太宰佞。邻邦树雠怨,上国肆争竞。社稷终变迁,轩楹独完整。

相传在闾里,洒扫致严净。岁时具牲醴,歌舞劳送迎。楚鬼久无食,越魄谁将禜?强暴有湮晦,圣哲无终竟。

于焉送将归,舟舻得依并。是时春气和,氤氲满芳径。渚花动幽彩,汀蒲发深靘。江水去不息,烟霞日将暝。敛衣拜阶下,怀哉起孤咏。 (《海叟集》卷二)

赋得泰伯庙送郑同夫归豫章

【明】袁华

巍巍三让庙,乃在古城阿。日月明衮裳,殿陛列戈。万世尊至德,遗风亘不磨。送君庙下路,吴江秋水波。 

(《耕学斋诗集》卷三)

赋泰伯祠送李舍人

【明】史鉴

行行阊门道,清庙临通津。借问此何居,至德垂鸿名。

畴兹商周际,天命固难谌。避狄始宁居,翦商志将萌。圣孙天所启,周道方日新。夫君见其微,远窜来蛮荆。

冠冕化文身,礼义开吴民。让国非求名,此意难具陈。顾惟君臣谊,况乃父子亲。向无宣尼言,谁能识其心。

李膺吴中彦,怀古意何深。行当侍帷幄,扬芳播清尘。 

(《西村集》卷二)

参考文献:

《泰伯诗咏赏析》王家伦张长霖编选古吴轩出版社2015年2月

《论语》

《左传》

《史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