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之乐也——大雨和她的学生作文之九
(2016-12-13 14:43:19)
标签:
教育写作教学大雨和她的学生作文鱼之乐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鱼之乐也
——大雨和她的学生作文之九
我楚狂人
我微微一笑,说,鱼之乐也。
大雨一怔,忽而大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见《庄子﹒秋水》)
我们不说这番辩论的本意,我只说庄子知“鱼之乐也”这是一种睿智,因为他用心感受到了。这也就是后世为什么往往把“放生池”题名为“鱼乐国”的原因了。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与学生心灵相通,知道学生的甘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写得很苦,这就说明我们的写作教学方法不对了,应该调整了。如果我们的学生写得很开心,并在开心中进步了,那就说明我们的写作教学的方法对头了,适应我们的学生了,那就应该坚持,不要瞎折腾。但是,前提是要知道“鱼之乐也”。这很不容易。
如何做到知道“鱼之乐也”?我以为,首先要设身处地,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老师如果对学生学习的甘苦感同身受,那么就会知道“鱼之乐也”。
忽然想到论语里孔子与子贡评论颜回的一段话。子贡说自己不如颜回,孔子同意了子贡的说法,而且说自己也不如颜回。这就是把自己这个老师放在学生子贡一样的高度,体会学生的感受。我看到这里很感动,认为这才是真诚的老师,也是能体会学生甘苦的老师。
大雨能体会到自己的学生写作中的愉悦感,首先是她的方法对头了,更重要的是,她与学生的心意相通了。可喜可贺啊。
我愿更多老师能感受到“鱼之乐也”。
大雨学生的作文:
9你拥有的是布衣,还是锦袍?(沈正怡)
自古以来,便有贫富贵贱之分。身披锦袍,手握权势的被称为达官贵人,而身着布衣,辛勤劳作的则被称为下等平民。
在我们的认知中,贫富被普遍定义为金钱上的富足或困窘。因为作为人,我们最基础的生存资源在于物质,而金钱就是最显而易见的财富象征。然而生活中,贫富不仅仅体现在物质钱财上。
人与动物在生存方式的不同在于,动物仅仅是为了生存,我们则是以生存为基础而生活着。如果我们只追求于物质上的富有,那样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即使我们拥有金山银山,也无法填补精神和内心的空虚,最终只留下无尽的贪欲。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便是一个各方面都贫穷的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于对金钱的欲望,宁愿拮据地生活,抛弃了爱情和亲情甚至理智,但是面对死亡,他再怎么挣扎也带不走一分一毫。可见他的一生多么可悲又可笑,既无法享受人生又满足不了自身的欲望。
欧也妮,一朵开在金钱之上的莲花。相较于老葛朗台,她在精神和思想上是多么富裕,纯洁又高尚。不过,她在人生中同样是一个贫穷的人。她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关爱,她为爱情的付出换来的是背叛,她的身边紧缠着虚伪的感情。没有爱,没有知己,欧也妮守着一颗干净的心,却无处安放。那些遗产则像招苍蝇的腐肉,让她无比厌恶。她只能作为情感上的贫困者在那个时代生活着。
精神上什么都没有了,是贫穷;心灵上什么都没有了,是贫穷;思想上,什么都没有了,是贫穷;理想上什么都没有了,是贫穷。这些贫穷比物质上的贫穷所带来的结果要可怕得多。
人生在世,真正的富裕在于灵魂上,生命价值上。至于物质,富贵也得过一生,贫穷也得了一生。
你的人生是披着锦袍,还是穿着布衣,全在于自身的追求与价值。
10锦衣,布衣(陈子晴)
走过了,人来人往,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绪。
形形色色的人,锦衣,布衣擦肩而过,他们都各自温暖。
很多人耗尽心血,把自己的灵魂,生命都寄托在金钱上。金钱,是人生价值的象征。然而长远来看,又显得那么地不重要,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
虽是锦衣,天崩地裂之时同样苍白无力;困难重重之时,同样买不到妙方;人生走到尽头之时,同样敬畏时光。余华笔下的福贵前半生锦衣玉食,出门脚都不必落地,日日虚度光阴,沉迷于赌博。当家产输到还剩最后一点的时候,哀叹着,默默搬离老宅,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挣扎,很平淡地结束了过去的荣华。富贵只是他人生经历的某个片段,甚至不足为谈。
然而,终究还是逃不开贫穷。麻布粗衣,蓬头垢面。殊不知有时,世间真情,只有在困窘的境遇之中才能体会到。他真正的人生,即将开始。日子拮据些,一家四口相互体贴,互帮互助,福贵体会到了家的温暖。他欣喜于为儿子新买了件衣裳,享受背着妻子在田埂漫步的时光,相濡以沫的平凡生活。
夕阳,火红,铺散在天空的霞光映照在那布衣身上,暖得仿佛触碰到心了。
在繁华的城市之中,混杂的人群中摩肩接踵,有着一个个不同的人生。富贵的人或许心中对真情有所渴望,而贫穷的人或许在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
人生最高的境界,看重的是超然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锦衣,布衣不过身外之物,有一颗真挚的心,对待生活,做到自己想要的样子,足矣。
富贵对于人有些虚无,贫穷并不令人唾弃,人人都在不断追求所向往的,有的时候,忠于自己的样子,才是完美的。
此时,远方悠悠扬扬传来的歌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1荒漠中的沙棘花(章嘉圆)
沧海横流,岁月荏苒,富贵皆随风而逝,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只有精神的富足,任斗转星移,历经千秋万世而光彩依然。
倚窗东南,琴声渺渺,在梅林氤氲群鹤傲立中,林和靖一袭白衣悠然浮现在我们面前。管他功名利禄,管他荣华富贵,他只在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的朴实中觅一份闲适诗意的栖息。心灵在清贫中澄澈,在恬淡中升华。皓皓日月汲取着他的精华,神州大地吸收着他的钙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物质条件只不过是为心服务罢了。那草庐,刻画着他清贫的印迹;那梅香,散发着他人生的高贵。他携鹤挽梅,给爱慕荣华的人以有力而无声的嘲讽,是精神的富足踏着无穷的岁月在璀璨夺目。
物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清贫的富有则是一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