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舍永寿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市之三

(2016-11-23 08:17:01)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张家港市

杨舍永寿寺

废寺

分类: 苏州夜话

杨舍永寿寺

——姑苏伽蓝记张家港市之三

我楚狂人

杨舍原有古刹永寿寺,或云建造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据《杨舍堡城志》卷十三《坛庙》记载,永寿寺俗称后寺,在城内后寺巷。关于建造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建造于三国赤乌年间,主要依据是永寿寺早年的碑记和清代学者管天祚的文章。早年碑记由于年代久远,无可寻觅,而管天祚写于清康熙年间的《募修杨舍永寿寺文》则表述得十分清楚:江阴之东北偏有杨舍堡,堡有城,城中有永寿寺。碑版所记云:创自孙吴赤乌年间者也。另一种说法来自清代乾隆年间知县蔡澍主修的《江阴县志》,内称永寿寺创建于宋代靖康年间。对于这两种说法,《杨舍堡城志》的作者叶长龄评论称二说时距千年,荒远无可征信

志书记载,明清以前的永寿寺寺基宏敞,屋舍众多,佛殿庄严,香火旺盛,寺内堂屋与回廊曲折相连,僧人有数以百计,是杨舍古城内一大景观。永寿寺的紧后面就是城内惟一的一座小山,名叫万寿山。说是,实际上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比较高的土墩。每逢重要节庆,地方官员都要到永寿寺例行祭拜大礼,祷祝风调雨顺,一方平安。元末明初,永寿寺毁于兵燹。明洪武八年(1375),寺内住持和尚玉堂筹资重建。嘉靖三十七年(1558),朝廷为抵御倭寇侵扰而下令在杨舍修筑堡城,建造城墙时将永寿寺的院舍一分为二,西面半座圈入城内,东面半座留在城外。以后庙宇堂屋历经修葺,城内的西院成为寺庙活动的主要场所。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寺基有一千一百八十一步一尺四寸,寺后万寿山计一百四十七步五寸。(以上均见《杨舍堡城志》卷十二、卷十三)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与清军激战,永寿寺的山门毁于战火。大殿、堂屋用于驻扎兵营。后来,寺院房舍因年久失修而大部倒塌,剩下的房屋由地方士绅做主用作潜安宫,即放置救火器材的场所。随着河南禅院的兴起,永寿寺逐渐失去寺庙功能。至民国时期,永寿寺基本无存。

现在永寿寺没有重建,但是作为杨舍重要的废寺,当有记录。

 杨舍永寿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市之三

东渡苑,下同。
杨舍永寿寺——姑苏伽蓝记张家港市之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