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泾崇福寺——姑苏伽蓝记常熟市之十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常熟市沙家浜崇福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横泾崇福寺
——姑苏伽蓝记常熟市之十
我楚狂人
阳澄湖畔沙家浜,因一出样板戏《沙家浜》而闻名天下。历史上并无沙家浜镇,这里原有唐市、横泾两个古镇。现在因戏而命名镇,因戏而建成5A级景区。
横泾崇福寺,原名崇福庵,俗称舍宅庵,位于沙家浜镇横泾古镇老街。南宋嘉泰初,里人苏氏舍宅奉佛供僧,以资冥福,故名。宋嘉熙二年(1238),僧宗义重建,后由僧宗亮更新之。明洪武二十年(1387)僧微妙与徒道果给有户帖。永乐初,僧处琳、道勤又拓展之。宣德初至成化年间,建正殿三楹,供奉三世佛像,规制严正。正德七年(1512),工部员外郎钱仁夫撰《崇福庵佛殿记》,吴门祝允明书,立碑于寺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里人桑氏重修。
上世纪50年代渐毁。1999年6月,经常熟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次第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八仙桥、放生池、祝碑亭、生活用房等,占地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约130万元左右。现在是沙家浜景区的一个景点。
明代吴门祝允明,一代书法名家。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民间传说极多,在传说中是一个深度近视而滑稽多智的人物,东方朔流亚。他留下书碑并不太多,因此崇福寺祝碑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