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溪莲池寺2二、水冢疑案

(2016-09-19 07:12:37)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昆山市

锦溪莲池寺

水冢疑案

分类: 苏州夜话

锦溪莲池寺2

——姑苏伽蓝记昆山市之八

我楚狂人

    二、水冢疑案

莲池寺的历史,与陈墓的历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话题。陈墓的地方志很匮乏,仅有手写的清人陈尚隆原撰、陆云标撰的《陈墓镇志》传世,现在已有影印本出版。我1976年初开始在设在莲池寺的陈墓中学任教,1990年离开。此期间见到了刚刚发现的这本《陈墓镇志》,做了认真研读。就是这个镇志,这样说的陈墓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是南宋孝宗逃难经过陈墓,有陈姓宠妃病死于此,于是水葬在五宝湖。在南宋朝廷临安安定以后,在水冢之侧建寺院护冢。因陈妃性爱莲花,于是在寺东广植莲花,即名寺院为莲池寺,而此地也就改名陈墓。陈墓这个地名使用了八百多年。

我发现,所有的关于陈墓这个地名的由来的说法,都本于此。但是这是一个孤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见到这部镇志之后,几十年考证这个说法,至今没有发现新的证据,正史野史都没有。

南宋孝宗是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赵德芳六世孙,因宋高宗赵构无子,收为养子。绍兴二年(1132年,时年五岁),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时年三十岁)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高宗去世后不久,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从《宋史》高宗本纪看,宋高宗东奔西逃是在建炎年间,这时候宋孝宗赵昚还是刚刚出生的幼童,还没有收养宫中,更无所谓陈妃了。再看孝宗本纪,孝宗在临安为太子,绍兴三十一年,曾上书领兵出征,但是没有成行。即位后也从没有御驾亲征过,金兵也没有再下江南。所以逃难经过陈墓的这一段经历在史书没有佐证。既如此,陈妃水冢也就没有来历了。再查宋孝宗后妃传,也没有陈姓后妃的记载。至少到现在为止,无法证明《陈墓镇志》的说法有来历。这样,陈妃水冢的来历也就存疑,同样的莲池寺的建寺史也就存疑了。

传说陈妃水冢不沉,水涨水落都浮出水面。我在陈墓中学任教时曾经因为灭钉螺,在冬天枯水期上水冢,发现不沉的只是芦苇。芦苇高达两米多,水涨水落,自然都在水面了。那一年灭钉螺,把芦苇铲除了,那一年夏天陈妃水冢就没有露出水面。

锦溪莲池寺2二、水冢疑案

锦溪莲池寺2二、水冢疑案

锦溪莲池寺2二、水冢疑案

锦溪莲池寺2二、水冢疑案

锦溪莲池寺2二、水冢疑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