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白马寺记——姑苏伽蓝记相城区之四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相城区白马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相城白马寺记
——姑苏伽蓝记相城区之四
我楚狂人
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黄桥村原有十八座寺院,新中国成立后大多用作校舍和集体仓库,如果有心人细细爬梳,我想这个名录还是可以整理的,至少大部分名录可以重现。如今黄桥恢复了唯一一座寺院,那就是白马寺,这是2005年重建的,而且还在不断扩建中。网上见到一段白马寺大雄宝殿奠基仪式的录像,奠基时间是在2015年4月18日。这说明大规模的修建还在进行中。佛寺本就是逐步修起来的,我们后面说到吴江小九华寺的时候还会说到。从录像里看,2015年的白马寺已经很具规模,僧众、居士、信徒熙来攘往,奠基仪式甚是热闹。
那段录像说,黄桥白马寺已经一千多年历史了,不知何据?一时实在查不到什么资料。乡人云,因为薛仁贵在此系过白马而得名。这是胡扯的。薛仁贵未到江南征战,扯得太远了。其实算到一千年,也就是宋代始建的寺院。可以再问问各位熟悉掌故的老人。
天下众多白马寺,都有一个老祖宗,那就是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土第一寺,因为这是佛教正式进入中土的一个标志。佛教史说,东汉明帝刘庄梦见金甲神人东来,醒来问人,说这就是“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遂邀请僧人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立白马像于寺门。这就是中土佛教史著名的“永平求法”。这就是佛教进入中土之始。
1968年文革中,我到洛阳,见到了白马寺,但是当时正是文革末法,寺院佛像被毁,但是山门和山门前的驮经白马像还在。
全国的白马寺不下几十座,无不是传承洛阳白马寺弘法的意思。这与其他种种传说无关,苏州相城黄桥的白马寺概不能外。
至于黄桥白马寺的一千年历史,还得查考。至少这不是一座无中生有的寺院。
相城寺院的资料近乎一片空白,有心人可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做起来大约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