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诸寺(修改稿)2——姑苏伽蓝记高新区之十
(2016-08-07 07:02:06)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高新区阳山诸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阳山诸寺(修改稿)2
——姑苏伽蓝记高新区之十
我楚狂人
一、阳山释名
苏州阳山,民间又俗称“大阳山”,以其为吴中体量最大的山。阳山又名秦馀杭山、万安山,还有四飞山、蒸丘、蒸山等别名。《越绝书》云:“秦馀杭山者,越王栖吴王夫差山也,一名万安山。”《郡国志》云:“万安山下即干隧,擒夫差处。”这里又多了一个别名“干隧”。《史记正义》云:“干隧在万安山西南一里,又名四飞山。”这里似乎干隧就是四飞山,是万安山的余脉。《吴地记》:“(四飞山)以四面视之,势若飞动也。”这是指四飞山的命名原因。顾元庆《阳山新录·序》云:“阳山为吴之镇,以其背阴面阳,故曰阳山。山高八百五十馀丈,逶迤二十余里。或云东为阳,西万安,南秦馀杭,北四飞,又名蒸丘、蒸山。”这是指阳山得名原因,而又说东南西北各有名称,可见阳山之大。实际上阳山各峰皆有其名。
实际上,阳山更像是一个山脉,占地范围很广。阳山的最高峰为中部的箭阙峰,海拔338.2米,是苏州仅次于穹窿山的第二高峰。在远处望去,山顶平展展,挡住了苏州西北半壁天空的雄伟大山,就是阳山。清《浒墅关志》曰:“阳山为吴之镇”,也就是说,阳山是吴地主山。或曰,阳山因山势南北横断走向,取“山东为朝阳山西为夕阳之义”而名阳山。
阳山,是浒墅关、通安、东渚三镇的界山。东部由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管辖,西北部是通安镇的树山村,西南部为东渚的宝山、团山、阳山等村。现在测量阳山山体主要呈南北走向,由南向北逐步往东西方向延伸,南北全长5700多米,东西宽1500多米,北部最宽处约
二、细说阳山
据浒墅关志》卷一记载:
(阳山)大峰十有五,而箭阙最高。相传秦始皇射于此,山之阙为箭镞所穿,故下有射渎。顶有浴日亭,亭下有白龙洞,箭阙之傍有巨人足迹,长五尺许。长云峰,峰有韩馨题字,一作“常云”,其下有龙井。巏峰,东北之最高峰。大石峰,因涌出山腰如莲花而得名,上有云泉庵,佛庐精舍皆架岩壁之上。白莲峰,下有白莲院,即澄照寺。松花峰,石状如松,上有洞及一壶泉。草头峰,一石一态,如丰草纷披。香炉峰,在白龙坞,一巨石疑从天落,复一石作坫,粘著处不能以寸。鸡峰,在墡岭北,耸出天半,有仙人洞。白鹤峰,以丁令威宅名。鲤鱼峰,在长云峰下,群峰大小如鱼成队。象鼻峰,大石中一峰倒垂,下开豁似弄。启龙峰,山若来龙至是而欲兴,又名憇龙,以白龙归省憇息于此也;有岩洞,常光怪烛天。凤凰峰,下有凤凰台。酉峰,介于西,以位而名。又有韦驮峰,与长云并。道士峰,在北山,状如真官步虚。南爪北爪,如龙奋爪。
岭有六:白墡岭,以产白墡土得名。《吴地记》云:“山有白土如玉光润,吴人取以充贡,号石脂,亦曰白垩。”(按:这“白土”就是阳山誉满全球的白泥,学名“高岭土”,是全世界品质最高的高岭土。)金芝岭,石皆偃盖作金色,或曰曾产金芝,上有公输子亭、刘诚意井及集庆庵。江婆岭,路为江婆所开。石狗岭,石势有如蹲、如走、如斗、如卧者,亦名石沟。马王岭,下有石名真假山,前即净明寺。耙石岭,石上有犁耙迹,上平如塍,相传仙人种玉处。右有景福庵。
为岩者四:文殊岩,下有文殊寺,亦名观音岩。虎头岩,下瞰龙井,又名狮子岩。滴水岩,一名水帘,一名瀑布,一名珍珠帘,水从岩间下滴如喷雪跳珠,淙淙作琴筑声,虽大旱不涸。冬月看冰柱尤胜。上有桃姑涧,昔有仙姑餐桃求道于此。洞前怪石林立。夕照岩,大石间。
为坞者六:白龙坞,东晋时缪氏女产白龙于此,有龙母冢、龙湫、晋柏、白龙庙在焉。金牛坞,即火井坞,又名金井坞。火丫坞,一冈歧出,故以象名。羊棚白雪坞,高深积雪难融。栗坞,以产栗名。启龙坞,亦名憇龙。
阳山为泉者七:龙湫泉,在龙母冢前,方径千尺,深亦如之,味甘而轻清。一壶泉,渟涵石上,随取随盈。云泉,郁大濮《游山记》:大石下有泉二区,一曰云泉,水自石上泻纳小池。龙井泉,在长云峰之根,深三丈,贴水有门如梁斜入,莫测底止,当朝暾初升,光射门内,日华与水色相荡,最为奇胜。以水瀹茗,色白味香。仙泉,在澄照寺。吴越钱氏时泉发,莫穷其源,引渠灌田百顷,水旱不加减。茶坡泉,在山南,泉之极佳者。瀑布泉,即滴水岩。
为涧者三:白马涧,在山之东南,相传为支遁养马处。大静涧,在山之半。上清涧,明太祖尝驻兵于此,下有屯甲弄。(按:好家伙,白马涧也算是阳山范围了。)
有石荡,一巨石数石盛之。石梁,在香炉峰南,凌空横驾。石屏风,在长云峰之旁。
自东北一支过金芝岭曰管山,即巏峰,望如狻猊,人以岝崿为雌,巏为雄,相传始皇时有管霄霞隐此成仙,改今名,有仙人洞、来鹤峰皆其遗迹,下有东岳庙、来鹤院,西为阳抱山、青山、寒山、彭山,西南曰温山、圌山,北曰鸡笼山,《吴地记》以形似鸡笼故名。山有洞户,有入探者,烛尽而返,上闻风涛舟橹声,疑在太湖下也。东南曰象山,即福寿山,盘回不绝,至南爪山,过爬石岭而北,为北爪山,西南为锦峰山,产石紫赤色而秀润,故名。宋兵部尚书郑起潜居此,理宗书“锦峰”二字赐之,山尤著。东南为凤现岭,过岭为凤凰山,晋太康二年掘地得石凤,故名。南为王宴岭,又南为贺九岭,相传吴王于此庆贺重九,崖壁有“贺九岭”三大字。西南为谢宴岭,皆阳山支麓也。(按:这样,鹿山、贺九岭都属阳山,我说阳山是一个山脉就不错了。)
……
阳山形成年代较早,从整体上来说,苏州西郊的所有山脉都是属于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应归于天目山山系。阳山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山底下形成了丰富的高岭土矿床,是中国目前正在开采的最大的一处高岭土矿,其品质之佳,举世罕有其匹。阳山高岭土早在唐朝时期就有开采,是被作为祭祀土地用的五色土之一而被列为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