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诸寺(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高新区之十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高新区阳山诸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阳山诸寺(修改稿)1
——姑苏伽蓝记高新区之十
我楚狂人
一、阳山释名
苏州阳山,民间又俗称“大阳山”,以其为吴中体量最大的山。阳山又名秦馀杭山、万安山,还有四飞山、蒸丘、蒸山等别名。《越绝书》云:“秦馀杭山者,越王栖吴王夫差山也,一名万安山。”《郡国志》云:“万安山下即干隧,擒夫差处。”这里又多了一个别名“干隧”。《史记正义》云:“干隧在万安山西南一里,又名四飞山。”这里似乎干隧就是四飞山,是万安山的余脉。《吴地记》:“(四飞山)以四面视之,势若飞动也。”这是指四飞山的命名原因。顾元庆《阳山新录·序》云:“阳山为吴之镇,以其背阴面阳,故曰阳山。山高八百五十馀丈,逶迤二十余里。或云东为阳,西万安,南秦馀杭,北四飞,又名蒸丘、蒸山。”这是指阳山得名原因,而又说东南西北各有名称,可见阳山之大。实际上阳山各峰皆有其名。
实际上,阳山更像是一个山脉,占地范围很广。阳山的最高峰为中部的箭阙峰,海拔338.2米,是苏州仅次于穹窿山的第二高峰。在远处望去,山顶平展展,挡住了苏州西北半壁天空的雄伟大山,就是阳山。清《浒墅关志》曰:“阳山为吴之镇”,也就是说,阳山是吴地主山。或曰,阳山因山势南北横断走向,取“山东为朝阳山西为夕阳之义”而名阳山。
阳山,是浒墅关、通安、东渚三镇的界山。东部由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管辖,西北部是通安镇的树山村,西南部为东渚的宝山、团山、阳山等村。现在测量阳山山体主要呈南北走向,由南向北逐步往东西方向延伸,南北全长5700多米,东西宽1500多米,北部最宽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