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治平寺记(含石佛寺)1——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九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吴中区上方山治平寺石佛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上方山治平寺记(含石佛寺)1
——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九
我楚狂人
治平寺,在石湖边的小山包茶磨屿之山麓。因为吴人习惯于把茶磨屿、宝积山与上方山统称为上方山,所以又习惯称之为上方山治平寺。整个茶磨屿到上方山是一连绵的山体,远看去有点像一柄如意。上方山峰是如意头,高92米,向北蜿蜒,中间宝积山稍稍隆起,高四十多米,也就是现在的金光大佛处,如同如意柄上隆起处,末尾茶磨屿又一隆起,如同如意尾部的勾起。苏州人一般也就把整个山体统称为上方山。
茶磨屿俗称茶磨山和上方山一样,是吴山山脉,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横山山脉的东面的余脉,是一个极小的小山包,高仅32米。屿者半岛也,因为吴山山脉至此突出于石湖水面一角而得名。茶磨屿极小,但是却是名胜古迹密集的地方,足可令游人驻足。茶磨山南有治平寺、石湖草堂,山上有观湖佳处望湖楼茶室,山东有范成大祠堂、茶磨山房、石佛寺等。
治平寺自有面湖开的寺门,常年紧闭,现在的治平寺是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进出。
从上方山森林公园大门进去,右首上小山坡就是治平寺。治平寺,旧名楞伽寺,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大约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了;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因年号改今名。隋初平陈,越国公杨素把苏州城搬到石湖边,即所谓“新郭”,治平寺就是杨素的临时办公地点。寺内现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杨素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寺内一株古银杏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树干周长三米左右。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到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等诗篇。治平寺是极清幽的地方,去年在银杏叶铺满庭院时我独自去治平寺赏落叶,那情景叫人悠然神往。我曾作《治平寺记》一文记载之。
治平寺后有石湖草堂,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寺僧智晓所筑,明代蔡羽《石湖草堂记》云:“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阴修竹,后拥泉石,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然群翠之表。”明唐伯虎、文征明、王守、王宠、汤珍常在此雅集。文征明为草堂题额,唐寅书联。后人曾在此立“五贤祠”,纪念五人。乾隆南巡时特赐联额。石湖草堂修竹掩映,卵石小径曲折,时闻鸟鸣蝉声,如隔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