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尧峰山诸寺2——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八

(2016-07-14 07:00:43)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吴中区

尧峰山诸寺

分类: 苏州夜话

尧峰山诸寺2

——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八

我楚狂人

尧峰山上原有明末清初高僧弘储的国师塔(骨塔),80年代建电视转播台时拆除。弘储(1605-1672),明末高僧、抗清志士,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卒于清康熙十一年。是苏州西郊的灵岩山寺临济宗第三十二世,号继起,又号退翁,担雪老人,南通人。俗姓李,父嘉兆,也是志士。弘储为临济三十二世,号继起,又号退翁,担雪老人,南通人。早年参贤首宗,后从汉月法藏出家。法藏为天童密云圆悟的弟子,住常熟三峰寺,通儒学。儒学是讲究入世有为的,佛教的出世似相抵牾。但在汉月及相当一批明季僧人那里得到了融通。汉月有一段颇为流行的语录:“在祖师禅谓之话头,在儒家谓之格物,格物者,两端叩竭,一切善恶、凡圣等见,并不许些子露现。从此翻身,直到末后句,齐治均平,著著与此相应,则禅与圣道一以贯之矣。”话头与格物之所以一致,在汉月看来,是因为二者都要求人们平等无差别地看待善恶凡圣,而不必有意地扬善止恶、贬凡崇圣。汉月分明用齐治均平作为禅与儒在政治思想上的衔接点,就是用佛家的平等观?齐与均 阐述儒家的治国平天下,这也就是他对格物的深刻理解。汉月的思想肯定会影响到他的弟子、影响到弘储的。

弘储前后住过十个大寺,以住灵岩山寺的时间为最长,从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 直至圆寂,断续达二十余年。而他最灿烂的后半生主要是在灵岩山寺度过的。他的直系承传弟子遗民诗人徐枋曾这样评价道:

“唯吾师一以忠孝作佛事,使天下后世洞然明白,不特知佛道之无碍于忠孝,且以知忠孝自佛性中出,是使佛之道,若日之晦而复明也,若月之缺而复圆也,若天地之混沌而复开辟也。”

这样重要的文物竟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建电视转播塔拆毁了,难道吴中文化人没有明白人吗?

尧峰山被破坏由来已久,起因竟然是山石。尧峰山所产黄石又名尧峰石,为庭园叠石佳品。明计成《园冶》:“其质坚,不入斧錾,其文古拙。”苏派园林假山分为两大派,一是湖石假山,用洞庭西山的太湖石堆垒,如狮子林的假山;一为黄石假山,用尧峰石堆垒,如留园的假山。所以尧峰山炸山取石由来已久。因历代开采过度,当地山僧曾建亭护石,名“护石亭”。但是尧峰山的山石的巨大利益,使得开山取石一直延续到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这样,一座文化名山变成了一座荒山。1999年,苏州市人大通过了《禁止开山采石条例》。政府出台了 《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实施规划》包括尧峰山在内的所有采石宕口,在全面禁采后分期分批造景复绿。

历史上尧峰山享有大名,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名人汪琬。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把状元称为苏州特产,就是汪尧峰的名言。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汪琬与隐居七子山的诗学大家叶燮的公案我已经在多篇文章涉及,不赘言。

今天的尧峰山,也许要等全面开发吴山山脉的旅游才有复兴的机会了。

 尧峰山诸寺2——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八

尧峰山诸寺2——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八

尧峰山诸寺2——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八

尧峰山诸寺2——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