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山宝华寺记1——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七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吴中区旺山宝华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旺山宝华寺记1
——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七
我楚狂人
旺山薛家湾宝华坞有宝华寺,全称宝华禅寺,因背靠宝华山坐落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近年重修,金碧辉煌。现在有552路公交直达寺门,极为便利。
天下名寺大多有这样那样的传说,或为一宝物,或为一高僧,或为一祥瑞,或为一封赏。宝华寺则因一位天竺僧的传说,这位天竺僧叫做“憨憨尊者”(按:与虎丘山憨憨泉的那位“憨憨僧”是不是同一位?)。据说憨憨尊者东来震旦,路过尧峰,见这儿山势奇特,展开的山脊,左三右四,像一枝盛开的莲花,心中万分喜欢,于是就在这儿驻足停留。当时这里有位叫吴广的人,就将自己的宅院捐献出来给憨憨尊者作了佛寺,初名“宝林院”。莲花为佛门圣物,佛陀常坐莲花座讲经说法。既然憨憨尊者以为山似莲花,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鏐,就因此将“宝林院”改成了“宝华寺”,“华”在古代和“花”字相通,从此,这儿的山峰、山坞也就成了宝华山、宝华坞。这样说,这是因寺而名山名坞,不是倒过来。宋代,因智显禅师曾在此居住,因此又有“智显禅院”这一寺名。
岁月更迭,宝华寺几经兴衰。到宋朝祥符年间,宝华寺已年久失修,当时郡守秦羲曾对宝华寺作过一次较大规模修葺,重建殿堂、经藏,殿宇飞檐翘角,金碧辉煌,一时称为“胜刹”。清末民初,宝华寺日趋颓败,庙址为豪家所占,改成了坟场,后来在原来寺庙的东面重建了一座小庙,但不久连这座小庙也逐渐荒废了。宝华寺原有憨憨井、憨憨桥、憨憨塔、智显塔等古迹,今除憨憨泉外,都荡然无存。
现在的宝华古寺由旺山村投资重建,在原址重建殿宇,再塑金身,开园植树,造桥引流,对憨憨古泉也重加疏浚,筑亭保护。
宝华寺前有观音池,因池内有观音雕像而得名。仿南海观音造像,具体而微者。池中汉白玉观音塑像,手持净瓶,通体洁白无瑕,宝像庄严。这是放生池,池中游鱼嬉戏,此观音菩萨之金鱼池也。
在观音池(放生池)旁,有一梭形六角亭,亭子里是一口井,花岗石栏,在花岗石栏的里侧有台阶走下去,四五级台阶,就到井边,这就宝华山憨憨泉。憨憨泉,又称颔颔泉,据说天竺颔颔尊者(按:“憨憨”、“颔颔”应该都是音译,这应该是指同一人)曾手持锡仗,云游四方。一日来到尧峰山下,见这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便将锡仗插入泥中,决定在此筑庙驻足。谁知当他拔起锡仗时,地下就有一股清泉涌出,从此永不干涸,被人称作颔颔泉。也有人说,有仙人路过此地,被宝华寺僧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留下了这口井。这儿的泉水,天旱不竭,天涝不溢,甘甜清洌。村人云,这憨憨泉的水,只要用桶去舀,总是舀不完,因为这是山泉水,泉脉能不断来补充水量。现在石亭中有憨憨僧挑水的石像一组,演绎的好像是虎丘憨憨僧的故事,是不是搞混了?
现在的宝华寺隐身在竹林深处,颇为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