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碧螺峰灵源寺(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五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吴中区碧螺峰灵源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东山碧螺峰灵源寺(修改稿)1
——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十五
我楚狂人
第一次去看灵源寺遗址,在本世纪初,老友阿康带着从响水涧,翻越廿四弯,穿过陆巷古村,经王鏊墓,走古石桥震泽底定桥,到灵源寺遗址的。当时灵源寺荡然无存,仅得一树一井一碑而已。
当年灵源寺遗址最醒目的是古罗汉松,位于原大雄宝殿前,当年李根源先生称为“奇绝”。树干粗壮成虬枝盘绕,如九龙盘空,据说有1500多岁了,树高20多米,四五人才能合抱。稀世之宝啊!村民说此古树因寺院的盛衰而生死,被当地人奉为“神灵树”,朝拜者甚多。往昔该树已渐渐枯死,我们去看时老树已重新发芽,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这罗汉松的传说,绝类天台山国清寺隋梅的传说。古木有灵,或有之。
灵源古井位于古罗汉松西南角处的桔林里,是为东山五大古井之一的著名的灵源泉。灵源泉青石井栏布满青苔,井水很浅,伸手可掬。据说,灵源泉是活水,从来没有干涸过。还说灵源泉还可治眼疾。传说梁天监年间,这一带的山民都患上红眼病,有人试着用灵源泉水涂抹眼晴,眼晴就不红不痛了。从此都说这泉水通灵性,因此命名为灵源泉。后来这里建了一座寺庙,因泉得名灵源寺,至今,附近的百性还喜欢饮用灵源泉水。程恩乐诗云:“一脉甘泉自有源,清流曲曲绕山门。蒲牢专用禅心定,好向螺峰问本根。”“蒲牢”是“龙生九子”的老四,声巨大,多为铸于梵钟上。这里借用为“钟声”。古井泉水清香甘美,源远流长。
“奉宪永禁碑”砌在一间半坍的房子墙上,石碑下方刻有“嘉庆壹玖年”,可见碑的制作时间是清嘉庆年间。石碑上的文字载:“灵源寺占地96亩,始建于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元末时因火烧毁,明正德年重建……”。这块碑,为恢复重建灵源寺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弥足珍贵。
据史料记载,灵源寺为梁天监元年由集善高僧始建,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原寺院规模宏大,占地百亩,僧舍千间,据说,灵源寺与杭州灵隐寺还是姐妹寺,闻名江浙沪。寺院元末被毁,明永乐十二年智昕禅师于废墟中诛茅寻楚,重兴灵源寺。历数二十六年至正统五年,高僧克勤住持续建,寺院规模及香火之盛大为当时东山之最。明宰相王鏊退隐还乡后,在寺院东南建“可月堂”、“得月亭”等。至清之民国十九年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题“碧螺春晓”,旁建“碧螺春轩”,并书“灵源禅寺”四字石匾。
灵源寺文革被毁,仅存部份殿堂基石,整个遗址改作桔林,所幸与古寺同龄的罗汉松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