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玄墓山圣恩寺记(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三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吴中区圣恩寺 |
分类: 苏州夜话 |
光福玄墓山圣恩寺记(修改稿)1
——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三
我楚狂人
光福有千年古刹天寿圣恩禅寺,在光福玄墓山。圣恩寺坐落在玄墓山东南柴庄岭半山腰,面对八百里太湖,隔着湖湾与渔洋山相望。青山环抱,碧水相映,此处风景绝佳。
天寿圣恩禅寺,始创于唐天宝年间,名天寿寺。南宋宝祐年间寺旁又建“圣恩禅庵”,寺庵并存,曾被辟为上、下道场。元天顺元年(1328)小皇帝阿速吉八敕赐“圣恩禅寺”匾额。元至正初,天寿寺毁于火灾,圣恩禅庵幸存。元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岩元长禅师之高足万峰时蔚禅师自杭州入吴,驻锡玄墓山,是为此山临济宗开山之祖。高僧万峰到来,自然佛徒渐聚渐多。明洪武九年(1376)辟地建观音阁及诸殿室,圣恩寺规模始大。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驻足于此,进香礼佛。此寺为禅宗临济宗宗重镇,多次在此举行盛大法会。
圣恩寺是禅宗之临济宗正宗中杨岐派一脉,圣恩寺禅宗开山始祖万峰时蔚(1303—1381),为临济真传二十一世。1364年万峰和尚接待从高丽航海到寺的高丽僧千熙,授以临济宗真法。千熙得法返国后,盛传临济禅法。千熙门徒日僧荣西、辨圆等又将此宗法传日本,在日本佛教界遂为一大宗。所以,韩日临济宗视天寿圣恩寺为祖庭。
建国以来,圣恩寺一直在驻军部队驻地的范围之内,停止了宗教活动。但是正因为如此,也躲过了文革大劫,寺内古物保存尚好。在圣恩寺大雄宝殿前的露台上,有古柏三株,树形高大,如冲天而起的虬龙。实际上在寺外望来,探出寺墙的树梢也真如九天腾飞的虬龙。三株古柏,最老的一株已经1800多年高龄,胸围达5米多,铁干虬枝,傲立苍穹。另一株斜倚的也有1500多年高寿,有巨木支撑。最小的一株也在千年之上。老树是古刹的精魂,象征着古刹丰厚的积淀。
大雄宝殿左侧的祖师殿供奉着禅宗祖师达摩祖师的树根雕像,这是一根近两米高的天然老根形成的造型,在根端雕出达摩祖师的苍颜虬髯,灵动非凡。这尊根雕达摩祖师像当是寺中一宝。
据说寺中有佛门至宝血经存世,所谓血经就是高僧用自己舌尖的心血书写而成的佛经。为了让血经保持鲜艳的血色,书经者在书写期间是不食食盐等咸味的。一部血经往往要化高僧毕生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虔诚,这种坚韧,恐怕让我们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俗人也要肃然起敬的。血经是见不到的,这要缘分。好在我见过灵岩山寺珍藏的血经,也算有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