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道场灵岩山寺(修改稿)2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吴中区灵岩山印光法师 |
分类: 苏州夜话 |
净土道场灵岩山寺(修改稿)2
——姑苏伽蓝记吴中区之一
我楚狂人
二、印光大法师与灵岩
灵岩山寺高僧辈出。自宋以降,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当时高僧。而民国前期的一代高僧,被尊为“净土十三祖”的印光大法师更是净土宗划时代的人物。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印光法师早年出家,兼通释儒,游历四方,在普陀山修行25年,曾经在苏州城内报国寺闭关,晚年应妙真大和尚之邀,驻锡灵岩山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当时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均为好友,弘一法师是拜印光为师,印光大和尚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印光法师生平不作寺院住持,不收剃度弟子。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以後,受在家弟子皈依,二十馀年间,皈依弟子十馀万人。他的著作有《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印光法师嘉言录》等。
我在灵岩山寺见到了民国年间吴县县政府为灵岩山立的石碑,上面明确肯定了印光法师的观点:一是不剃度僧众,二是不在本寺僧众中传承住持,三是不在本寺僧众中建立师徒关系。印光大法师从未担任灵岩山住持,这是大师一贯的做派。所以外界传说印光大法师为灵岩山寺住持,这是误传。
循灵岩山御道登山,头山门为“继庐亭”,为纪念印光法师而建。半山有“迎笑亭”,是苏东坡笑迎佛家朋友的所在。一路奇石在目,晴日里远眺太湖,犹可见风帆点点。灵岩山寺在近山顶处,大殿的两处壁画不可不注意,说尽净土宗精义。大殿的楹联多为印光法师所撰,由吴中名家书写,颇寓深意。位于大殿东侧的灵岩塔灵岩塔又称多宝塔,高34米,7级8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灵岩塔初建于梁代天监二年,几毁几建,是为灵岩山的标志。我幼时可拾级登塔,极目远眺姑苏景色。现在为了保护古物,已经不让登塔了。
灵岩山上山的御道两侧,本来是是万株松树,风起时,松涛澎湃。灵岩听松本来是吴中独有的盛事。但是,“文革”中一场松毛虫病,满山松树尽毁。现时改种了毛竹,葱翠可人,也差强人意。但是“灵岩听松”已再不可得了。
灵岩山山体很大,从木渎镇镇梢开始一路迤逦向南,直到善人桥,而向西几乎与天平山相连,各个山头也自有名字。如韩王墓一带的小山包叫做五龙山,以前有过五龙公墓;善人桥一带称为砚石山,因山石可以制作砚台而得名。各个小山名我也一时说不清楚,可以问问当地人。但是我们笼统还是称之为灵岩山。年轻时经常越过琴台一路沿山脊翻山到善人桥下山,或者走后山翻山到天平。几年前还从灵岩寺下小路插到五龙山下山。在那些荒山里攀援,远闻灵岩山寺梵钟声声,登觉一派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