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记——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十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古城区定慧寺苏东坡 |
分类: 苏州夜话 |
定慧寺记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十
我楚狂人
定慧寺坐北朝南。清代建筑大殿为单檐歇山造,面阔三间19米,进深18米,高约12米。四周檐柱均为抹角石柱,檐下布列象鼻昂枫拱十字牌科。梁架扁作,结构完整。殿前古银杏两株并峙,树龄200余年,夏日浓荫如盖。1991年冬,大殿曾进行修缮。碑刻尚存四种,即:《定慧寺重建佛殿碑》,张洪文仰瞻书,张勖篆额,明正统二年立石;《苏文忠公宋本真像》,镌苏轼全身画像,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翁方钢诗并识,道光十四年李彦章题记,同年摹刻;《苏文忠公祠募修诗碑》,李超琼(也就是建造李公堤的那位)诗并识,光绪十九年立;《重修定慧寺碑记》,王隆瀚文,董蔚书,1928年立。
附录史料:
卢熊《志》:“定慧寺,在寿宁寺西,宋祥符中改赐今额。”
《姑苏志》:“定慧禅寺,在双塔寺西,初名西方院,本双塔之子院也。天禧中赐今额,始贰於双塔。宋僧卓契顺常居此,即访东坡於惠州者。元季兵毁。洪武中。僧景新、惠泽先后重建。”
宣统《吴县志稿》:“定钦,定慧院僧,坡公作惠州,尝拟寒山十颂,使其徒卓契顺往惠州慰问。坡公得书,甚嘉之,为和八首。初,契顺之往,且曰:‘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投书往还,公问其所求,答曰:‘惟无所求,故来惠州;若有求者,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怜其载米,遣以尺书,至今天下知有明远。今契顺虽非明远,然区区万里之勤,倘可援鲁公例乎?’公逐为书《归去来辞》,今勒碑於寺。见《坡公集》。”
《百城烟水》:“定慧禅寺,本双塔西方院,起自唐咸通间。宋天禧中赐额,始分为二,某禅师开山,超信禅师演法。信载《五灯》《指月》诸录。绍圣初,定慧住持守钦遣其徒卓契顺远访东坡於惠州,且寄《拟寒山十颂》,苏和诗八首答之,又书《归去来辞》以贻卓契顺,始刻於彭泽。后周文襄公忱抚吴,复今寺僧妙玹勒墨本於寺中。元季兵毁。明洪武中僧泽藏山、永乐中净因、正统中妙玹,先后重建。康熙十一年,郡绅缪彤等延僧大休驻锡,里人唐尧仁重建观音殿,又重修弥勒殿大殿。”
《苏州定慧寺重修碑》载:“姑苏一地自孙吴以来佛法兴盛,虽屡经兵燹兴废不常。而郡城内精蓝古刹犹不下千百,僧众精勤修学梵音相继俨然,东南佛国定慧寺亦属其中翘楚。寺院始建於唐咸通二年(861),代有兴废,时有王大臣善信各为护法,使香烟不绝。其间,犹以苏东坡与颙禅师及守钦禅师常以诗文往还、禅理互启传为佳话,并有多处史迹遗留。为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殆至一九五八年始为苏州市第七塑料厂占用。一九九七年时,苏州市政府实施定慧寺巷改造,由沧浪房产集团负责人史建华先生首倡保护史迹、恢复古刹定慧寺。经多方奔走努力,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终获政府批准并宗教局与佛教协会研究决定,作为西园戒幢律寺下院开放。於是,西园戒幢律寺为修整定慧寺动迁改造厂房共耗资七百余万元,重葺围墙、修复大殿、重建山门殿、天王殿,依次改造原厂房为玉佛殿,讲堂、禅堂、斋堂、客堂、僧竂等处,使成伽蓝规制占地4000余平方,并迎请诸佛菩萨宝相供奉于各处殿堂,庄严既备焕然一新。乃於已卯年(1999)十二月廿一日,集诸山长老及十方善信举行开光法会。众生於此植菩提因结解脱缘,道场既成当祈三宝庇佑,龙天护持,四众齐心共振嘉猷,同辉佛日使正法永驻。有情离苦庶不负如来咐嘱众生拥戴之淡意。今值恢复定慧寺十周年之良辰吉日,勒石为记,以昭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