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423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丘山寺记(修改稿)5四、剑池及其他

(2016-05-03 07:04:37)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古城区

虎丘寺

剑池

分类: 苏州夜话

虎丘山寺记(修改稿)5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五

我楚狂人

、剑池及其他

虎丘最神秘的地方莫过于剑池。剑池是一道峡谷,南北纵深近百米,东西宽仅不足十米,细看真像一把剑的形态。除了南面进口,三面都是壁立的悬崖削壁,直立数十米,直如刀砍斧削一般。峡谷底部是潭水,深不可测。袖珍型的小山,却藏着如此气势逼人的深谷,真是出人意外。

剑池的神秘首先是成因。一说是天然,那么在巨石千人石之侧,何以突然裂开这么一道深谷呢?一说是人工,以为是吴王阖闾墓的进口处。有人说阖闾墓的入口就在剑池的底下。那么,在战国年间,有什么力量可以劈开这样的山崖呢?

剑池的神秘还在它的作用。是淬剑之所,还是藏剑之所?一说是吴王阖闾请干将莫邪铸剑,即以剑池寒潭淬剑,也因而得名“剑池”。一说是吴王阖闾死后,殉葬名剑三千,就在剑池底下。历史上不乏抽干剑池水寻剑的人,秦始皇和孙权都在这里找剑,一无所获。

1955年整修虎丘,抽干了剑池水,在剑池底部也见到了疑似墓门的石洞,终因头顶上的虎丘塔的影响不敢轻举妄动。据当时记载,曾刷洗苔藓,核实剑池东侧岩壁上确有明代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载有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剑池水干,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的简单情况。后来又戽干池水,出清污泥,又见剑池两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没有高低欹斜现象,显然是由人工开山劈石所凿成。池南有土坝一个,与石壁三面相连,面积约四只八仙桌大小,低于平时水面三尺,是人工筑成用作蓄水的。池北最狭处,发现一个洞穴和向北延伸约一丈多长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单独出入,举手可摸到顶,从上到下方正笔直。也是人工开凿而成。尽头处为一喇叭口,前有一米多隙地,可容四人并立,而无回旋余地。前面有用麻砾石人工琢成的长方石板四块,一块平铺土中作底座,三块横砌叠放着,好似一大碑石。每块石板的面积约二尺半高,三尺多宽。第一块已脱位,斜倚在第二块上。第二块石板门的石质不同于虎丘本山的火成岩,表面平整。由于长期受池水侵蚀,显露出横斜稀疏的石筋。根据形制分析,这是一种洞室墓的墓门。剑池是竖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这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据记载,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郡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这样夸大的描写,虽然不一定可信,但作为春秋末年一代雄主的吴王之墓,建筑规模肯定很大,墓室设计也必然会相当精密和隐蔽。剑池人工开凿的痕迹很明显。上世纪八十年代,又一次抽干剑池水清淤,终无所获。

剑池就在千人石的西北角,进一道石砌月洞门就到了。石洞门口山壁上有数尺直径的楷书大字“虎丘剑池”,据说是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的手迹。又有说是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这四个字的字形之大,气象之宏伟,可算是吴中第一大字。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寒气逼人深潭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有一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形如天仙飞渡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剑池石壁上颇多名家留题,而以宋代名家米芾的行楷大字“风壑云泉”最为醒目。

神秘的剑池,藏着多少千古之谜?

虎丘山寺记(修改稿)5四、剑池及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