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寺记(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五

标签:
文化姑苏伽蓝古城区虎丘寺简况 |
分类: 苏州夜话 |
虎丘山寺记(修改稿)1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五
我楚狂人
出《红楼梦》所说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地”的阊门,顺着《姑苏繁华图》的痕迹,漫步七里长街山塘,来到了吴中第一名胜地虎丘。这一路,走过了弹词《玉蜻蜓》演唱的桐桥,走过纪念白居易的白公白姆桥,走过代表着苏州人冲天豪气的五人墓,走过复社、南社诸名士漫步的街坊。一条山塘街,就是一部浓缩的苏州历史。
虎丘山,据说因为吴王阖闾葬于此山,有白虎盘踞山上而得名。又名海涌山,此山名告诉我们,苏州的山都是海中涌出的,也就是海中的小岛在冲积平原上留下的痕迹。历来虎丘都有先有山还是先有吴王墓的争议。有人以为,小小土丘就是吴王墓的封土。我以为这不合情理。看巨石千人石和剑池形势,绝非封土的形式。宋人朱长文以为:“然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清乾隆帝弘历也说:“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还是吴王阖闾葬于此山的说法比较合理。在唐代,因避唐皇朝的祖先李虎(大野虎)的名讳,一度改“虎丘”为“武丘”。
也有人不认同“白虎踞墓”的说法,认为因为山形似虎而得名,这种观点的代表是宋代府学教授朱长文。理学家是不信“力乱怪神”的,就如孔子解说“夔一足”不是独脚,而是“有一个就足够了”的意思,一个思路。后人因而附会:山门是虎头,门前双井是虎目,而高高的云岩寺塔就是虎尾了。说得似模似样。这种附会各地都有,倒不是虎丘特有,只是虎丘的这种附会更被津津乐道而已。
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之称,小小山丘竟然有雄奇的巨岩绝壁深壑,气象万千。
虎丘山更是一座文化山,无论历代游吴的名士,还是驾幸吴中的帝王都希望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满山的留题和块块御碑就是明证。
虎丘山就坐落在山塘街的尾部,再西行一二百家门面,就到了七里山塘的终点西山庙桥。虎丘山的山门就在山塘街上,门牌号888号。自东坡先生为虎丘做广告:“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就确立了虎丘吴中第一名胜的地位。我这里要说的则是虎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