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寺记(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一

(2016-04-21 07:53:12)
标签:

文化

姑苏伽蓝

古城区

北塔寺

分类: 苏州夜话

北寺记(修改稿)1

——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一

我楚狂人

苏州北寺因江南第一塔北塔而闻名于世,所以习称北塔寺。北寺初名通玄寺,实际上应该叫做“北报恩寺”,为了有别于瑞光塔的“南报恩寺”,这两座寺院都是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始建的。所以说北报恩寺是苏州最古老的的寺院并不为过。因玄通寺地处苏州古城北部,所以又称之为北寺,佛塔因而得名为北寺塔。

北报恩寺位于苏城北部人民路1918号,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时段),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原名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时段)改开元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时段)重建,易名为报恩寺,寓意为孙权报母恩,始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北寺原有的山门和石坊极为弘丽,但是在拓宽人民路时拆除了。原先也保存了这些石料,编了号准备重建的,但是这些石料在文革中丢失了。现在见到的牌坊和山门是原来在马医科的申时行祠堂前移建过来的。是四石柱三五楼木牌坊,作重檐歇山顶式,规制极高。牌坊上大书“知恩报恩”四个大字,还是尊重孙权建寺的本意。山门为三开间硬山顶式,贴砖八字墙。那山门、牌坊和古塔一起,成了古城苏州的一张名片。

北寺塔是苏州的城徽,只要是苏州人没有不熟悉北寺塔的。但是,我意外地发现,真正登上过北寺塔的苏州人并不多,恐怕不会超过10%。就我本人而言,也仅仅数次登塔而已。儿时曾经几次登塔,那时北寺塔还没有大修,有时候不让登塔。文革时封塔,现在想起来不失为保护古塔的良策。文革之后登塔要收费了,于是有点抵触,也就很少登塔了。后来有朋友谢老兄在北寺塔工作,借他的光登过一次。算来从那次登塔到我这次登塔也间隔了十多年了,真是人生如白驹过隙,岁月如飞啊。

称北寺塔为江南第一塔并不算过分。一是早,从玄通寺建寺算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可以算是苏州最早的佛寺。苏州其他古刹的时间年代最早也就是南朝齐梁时代,也就是杜牧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时代。孙吴时期的北寺则更早。因此,北寺塔可以说是江南始建年代最早的佛塔。二是高大,北寺塔也几经毁建,现存的北寺塔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重建的,塔高九层76米,江南第一。据说赤乌年间始建的高塔是十三层,更高大。造塔时堆的“塔泥”的坡脚一直到现在的观前街一带,“塔尼巷”这个地名就是这样来的。北寺塔说是塔,但是规模宏大,它底层的占地面积比一般佛寺的大殿还要大得多。所以无论其高其大,江南诸塔无其匹。

所以,无论从历史之悠久,还是规模之宏大,北寺塔都是江南第一塔。

登北寺塔,苏州古城街巷尽收眼底。从塔上看,苏州古城基本上还是保持了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的。年岁不饶人,一口气登上塔顶,竟觉有点气喘吁吁了。但是凭栏极目远眺,不觉心旷神怡,也就不觉得累了。

不知什么原因,北寺塔长期以来都是省级文物,直到2008年才升格为国家级文物。我想江南第一塔升格为国家级文物这是实至名归了。

北寺记(修改稿)1——姑苏伽蓝记古城区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