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不该让学生玩

(2016-03-14 07:21:34)
标签:

教育

对比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该不该让学生玩

我楚狂人

我父亲是长子,我也是长子,这样,我就有了比我小老大一截的弟弟妹妹,当然是堂弟堂妹和表弟表妹。十年前,我的两个年龄都与我差了二十好几岁的妹妹——一个堂妹和一个表妹——的男孩同时入学,一个选择了为出国就学做准备的外国语学校的小学部,一个为在国内拼搏做准备的名牌小学,一次成功的择校。两年前,进入外国语小学部的男孩去了美国上初中,进名牌小学的男孩进了善于抓分数的名牌初中,未雨绸缪的学区房运作。昨晚,这两个男孩与我同桌聚餐。闲聊之中,发现了些些不同。仔细一想,无非就是让不让学生玩。

先说体育课。我们国内的初中体育课是上课,今天跑,明天跳,老师说了算。美国的初中体育课则是选,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游泳、篮球、棒球、橄榄球都可以,然后就边玩边学。进了高中,我们国内的体育课还是上课,今天跑,明天跳,还是老师说了算。而美国则是进俱乐部,你可以重新选择,不一定是初中的选择项目。不过坐板凳还是当主力,竞争中来。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选择的,运动中偷懒就少了许多,乐趣就多了许多,相应的运动量也就大了许多。

在美国的男孩说,他最差的是英语。我以为这是因为他是亚洲人的缘故。他说不是。他说,他的英语原先是班上最棒的,但是他做项目,论文写得不好,缺乏创意,所以一下子掉到了中等。

原来这样。

我没有问他做了什么项目,论文是什么题目。但是我知道,这就是我们新课改最先引进并刻意推行却始终有名无实的研究性学习,或者称为“综合实践活动”。我敢保证,我们许多中学生不知道有这门必修课,我们的大部分中学教师说不清这是怎样一门课。在美国,初二的孩子,论文就讲究有无创意。这叫我很羡慕。这是教人的教育,而不是抓分的教育。这个课题我实践了整整十年,也研究了整整十年,我教书生涯的最后十年。事实证明,做课题真的能培养人的独创精神。可惜啊,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被分数第一的“政绩观教育”击垮了。行政官员的功利,教育主管的功利,教师的功利,家长的功利,共同抵制了研究性学习。新课改培育新一代学生创造力的尝试就这样被功利主义谋杀了。因为功利主义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玩。

于是在国内名校上初二的男孩每天做作业到深夜,还总是被斥责“进步不大”,请问老师,什么是进步?就是分数吗?

我一直说,不会玩的孩子是不聪明的孩子。其实我想说的是,不会玩的孩子是缺乏创造力的孩子。不要老是好高骛远地讨论出不出诺贝尔奖的问题,这不是我们中小学领导教师该问的问题。我们该问何时让中国的孩子也能有得玩。哪一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玩得很开心,我们离开获得更多诺贝尔奖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信不信由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