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育巷之庙堂巷——胥门城内之九

(2016-02-15 07:58:54)
标签:

文化

胥门城内

养育巷

庙堂巷

盛家浜

分类: 往事如烟

养育巷之庙堂巷

——胥门城内之九

我楚狂人

庙堂巷在养育巷西侧中段,东出养育巷,柳巷相对,西出剪金桥巷东段。西端南侧有一断头支巷。

庙堂巷的巷名始称于宋,据说因古有东岳二圣庙,故名。

这条巷子一度是民国著名律师的地方,计有民初任大理院推事的16号的杨荫杭、22号的潘承锷、36号题额虎丘“别有洞天”的吴曾善及46号的蒋建之,密度够高这里还是旧时开业医生集中居住的地方,2号的姚寅生、15号的邵蟾桂及26号的桂省吾。8号原是包山祠堂,后归雷允上业主雷显之,1958年转作上海外贸疗养所。

庙堂巷多名宅,8号、20号原有古典庭院。16号有雕镂精致的砖刻门楼一座,并有称为一文厅的古厅堂。22-1号是园林畅园”,现已修复畅园我已专文记载,这里不重复了。

现时的庙堂巷是一条宁静的小巷,巷东口1984年建铁管水泥座过街花廊1座。巷长406米,宽2-4.7米,1984年东端铺设水泥六角道板路面,其他街段仍为弹石路面。

我的老友振民兄曾经赁居当年废弃的畅园,原先的居所是大杂院盛家浜1号。盛家浜1号的院门却开在拐角的游马坡巷。

游马坡巷在庙堂巷西段北侧,南出庙堂巷,北出富郎中巷。史料载,原称游墨圃巷,民国《吴县志》作游马坡巷,并注:“一作游墨圃,俗呼油抹布巷”,《姑苏图》即标油抹布巷,《苏州城厢图》有路标,未注巷名,《吴县图》标游马皮巷,疑误坡为皮。《苏州图》标游马坡巷。巷长133米,宽2.4米,原为弹石路面,现为异形水泥道板路面。

而盛家浜则从游马坡巷中段向西,与庙堂巷平行,接通剪金桥巷。这样算不算是庙堂巷的支弄呢?

 盛家浜原称成家浜巷,苏州成氏,唐有成及,曾为苏州刺史,有政声;宋有成闵,从高宗南渡,屡立战功,韩世忠推让其能。成家云者,或即此家?后讹称盛家浜,误以为与盛宣怀有关,其实不是巷本有西通第一直河的断头河,西端跨有成家桥,这样这个“浜”字也就落实了。《吴郡志》著录成家桥,查《平江图》,也有成家桥,卢熊《苏州府志》卷五“坊市”卷作盛家浜巷,卷六“桥梁”卷又录“盛家桥,成家浜”,明代开始“成”与“盛”就混淆了。而《苏州城厢图》标盛家桥。

现在巷长158米,宽3~5.3米,原弹石路面,现为异形水泥道板路面。

巷内西禅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修复,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时期。西禅寺遗址旁有蟞虱大王庙,又作皮场大王庙。4号至8号,都是传统的苏式园宅。2004年,恢复了这片古宅旧貌,厅、堂、楼、阁、池、亭、假山、曲桥及古树名木也得到修葺和维护,用作社区市民花园与文化活动基地,取名陶园。我已经专文写过了,不重复。

 养育巷之庙堂巷——胥门城内之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