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巷之庙堂巷——胥门城内之九

标签:
文化胥门城内养育巷庙堂巷盛家浜 |
分类: 往事如烟 |
养育巷之庙堂巷
——胥门城内之九
我楚狂人
庙堂巷在养育巷西侧中段,东出养育巷,与柳巷相对,西出剪金桥巷东段。西端南侧有一断头支巷。
庙堂巷的巷名始称于宋,据说因古有东岳二圣庙,故名。
这条巷子一度是民国著名律师聚居的地方,计有民初任大理院推事的16号的杨荫杭、22号的潘承锷、36号题额虎丘“别有洞天”的吴曾善及46号的蒋建之,密度够高。这里还是旧时开业医生集中居住的地方,有2号的姚寅生、15号的邵蟾桂及26号的桂省吾。而8号原是“包山祠堂”,后归雷允上业主雷显之,1958年转作上海外贸疗养所。
庙堂巷多名宅,8号、20号原有古典庭院。16号有雕镂精致的砖刻门楼一座,并有称为“一文厅”的古厅堂。22-1号是小园林“畅园”,现已修复。畅园我已专文记载,这里不重复了。
现时的庙堂巷是一条宁静的小巷,巷东口1984年建铁管水泥座过街花廊1座。巷长406米,宽2-4.7米,1984年东端铺设水泥六角道板路面,其他街段仍为弹石路面。
我的老友振民兄曾经赁居当年废弃的畅园,原先的居所是大杂院盛家浜1号。盛家浜1号的院门却开在拐角的游马坡巷。
游马坡巷在庙堂巷西段北侧,南出庙堂巷,北出富郎中巷。史料载,原称游墨圃巷,民国《吴县志》作游马坡巷,并注:“一作游墨圃,俗呼油抹布巷”,《姑苏图》即标油抹布巷,《苏州城厢图》有路标,未注巷名,《吴县图》标游马皮巷,疑误坡为皮。《苏州图》标游马坡巷。巷长133米,宽2.4米,原为弹石路面,现为异形水泥道板路面。
而盛家浜则从游马坡巷中段向西,与庙堂巷平行,接通剪金桥巷。这样算不算是庙堂巷的支弄呢?
现在巷长158米,宽3~5.3米,原弹石路面,现为异形水泥道板路面。
巷内西禅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修复,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时期。西禅寺遗址旁有蟞虱大王庙,又作皮场大王庙。4号至8号,都是传统的苏式园宅。2004年,恢复了这片古宅旧貌,厅、堂、楼、阁、池、亭、假山、曲桥及古树名木也得到修葺和维护,用作社区市民花园与文化活动基地,取名陶园。我已经专文写过了,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