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街今昔1——胥门城内之一

标签:
文化胥门城内学士街王鏊 |
分类: 往事如烟 |
学士街今昔1
——胥门城内之一
我楚狂人
自民国年间,新胥门开通,万年桥就和学士街直接连通了。学士街,南起老胥门的胥门内大街,北到黄鹂坊桥西堍。黄鹂坊桥西堍的东西向街坊原先是黄鹂坊巷,现在是主干道景德路。学士街越过景德路,与吴趋坊对接。一说宋代曾名药市街,为当时药业聚集之地。这是苏州古城西部重要的南北通道。街长729米,宽5~9米,1966年其南段来远桥西堍至歌薰桥西堍(232米)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1982年其北段改弹石路面为枕形小方石人字纹路面。现全为沥青路面。前些年学士街北段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餐饮街,近年不大听人说起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一、学士街与王鏊
学士街得名因为明代大学士王鏊,王鏊宅第在学士街原十八中学校园内,前些年我去看过,一个单独的四合院,古建保存尚好,近些年这里不知是哪个单位使用,有没有整修过?王鏊子尚宝于此为园,供王鏊退归隐娱,名“怡老园”。王逝世后,居地乃为其子孙所居,清康熙元年(1662)改建为江苏布政使署。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
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
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位于景德路274号,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头门虽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现为苏绣艺术博物馆址。
学士街还有一条横巷天官坊,据说也是因王鏊位至天官即吏部尚书而得名,但是王鏊没有做过吏部尚书,而是吏部侍郎,后来是户部尚书。这种说法不知确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