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园记——姑苏小园之十五

标签:
旅游姑苏风光姑苏小园可园 |
分类: 姑苏风光 |
新年好!
可园记
——姑苏小园之十五
我楚狂人
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太平军兵火破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园中增植梅树逾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洋务派主持下宣布全面废除科举制度,并先后颁布《鼓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和《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使留学生可经过考核获得等同科举的仕途出身。江苏巡抚陆元鼎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作为本地选送出国留学生的专门机构,并于当年选送6名公费生赴英国留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改为存古学堂。
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14年,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于此,“挹清堂”为阅报室,“濯缨处”则为儿童阅览室。民国二十五年,举办“梅展”,张默君重来故地。与邵元冲、汤国梨等步韵唱和,传诵一时。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荷花满池,梅林书楼,相互掩映。
1951年,可园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办公及师生疗养用,1957年后为苏州医学院使用。因地势颇低,每逢台风暴雨,积水受淹,“铁骨红”梅等古树于50年代陆续枯死。园内建筑也年久失修。1963年,园被列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医学院曾拨款修缮。再后来可园归苏州大学管理,是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办公场所,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