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秀山庄记——姑苏小园之四

标签:
旅游姑苏风光姑苏小园环秀山庄 |
分类: 姑苏风光 |
环秀山庄记
——姑苏小园之四
我楚狂人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约合3亩),其中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具特色,其内湖石假山冠绝华夏。据载,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作品,虽云人工,有如天开,尽得造化之妙,而环秀山庄亦因此山而驰名。
环秀山庄建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晋代王旬、王珉兄弟舍宅建景德寺。这也是民国年间命名景德路的由来。后来是唐末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其后屡有兴废。宋代为文学家朱长文的乐圃,也就是朱长文自称邻近泰伯庙的由来。明嘉靖年间先后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明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行住宅,所以门前街道一度叫做申衙前。明末清初裔孙申继揆筑蘧园。清代相继为蒋楫、毕沅、孙士毅宅。清代乾隆(1736-1795)以来,蒋(楫)、毕(沅)、孙(士毅)三家先后居于此处,掘地为池,叠石为山,造屋筑亭于其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园主孙均邀请叠山大师戈裕良在园中叠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道光29年(1847)成为汪氏宗祠“耕耘义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又称“颐园”。后经咸丰、同治年间战事,园多毁损。光绪中重修。后多毁损,1949年时,仅存一山、一池、一座“补秋舫”。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苏州市园林局和刺绣研究所共同出资,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恢复了环秀山庄四面厅、有谷堂、问泉亭、边楼等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并加固假山,清理水池,补栽树木。环秀山庄今移交到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管理。有联云:“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园林占优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描绘园内景色描绘。
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即是戈裕良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少量之石,在极有限的空间,把自然山水中的峰峦洞壑概括提炼,使之变化万端,崖峦耸翠,池水相映,深山幽壑,势若天成。有“咫尺山水,城市山林”之妙。著名建筑专家刘敦帧教授认为:“苏州湖石假山,当推之为第一”。现存的另一作品扬州小盘谷,则是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也是我国著名古典园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作品还有常熟燕园、如皋文园、仪征朴园、江宁五松园、虎丘一榭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