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食不语寝不言”——教书匠读《论语》之二

(2015-11-06 12:11:55)
标签:

教育

教书匠读论语

食不语

三个轻轻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读“食不语寝不言”

——教书匠读《论语》之二

我楚狂人

《论语》云:“食不语,寝不言。”又云:“席不正,不坐。”又云:“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年轻时很奇怪为什么孔子对这类小事这般郑重其事,甚至还拿孔子的“割不正不食”开玩笑,说是:“不知老先生肉圆吃不吃,吃了肉圆是不是就有圆滑之嫌。”但是,随着从教日深,渐渐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必须从细微处入手。

我对教育的理解,认为教育就是让人趋向完美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正如此,教育就应该从细微处入手。

前些年到扬州文津中学参加全国中语会的一个课题会议,见到了这所学校墙上的“三个轻轻”的挂屏,即: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放东西轻轻。当时很受震动,以为这家学校找到了教育的真谛。我当时撰文这样说:

这三个轻轻,说得何等好啊,我在全国走了那么多学校,还没有见到如此着眼细微,落到实处的教育要求。其实教育本来就应该这样朴实无华的。

三个轻轻,针对性极强。现在中国的孩子,平时不会轻轻说话,走一路就是一路喧哗。以致长大了也不会轻轻说话,人家说,在国外旅游,只要听到嘈杂声响,必有中国人在。呜呼!汗颜!现在中国的孩子不会轻轻走路,不管人家在上课、开会、谈话、休息,他只管把楼梯地板蹬得山响。以致长大了也不会,我们有些老师参观人家的校园,就不管人家上课,踢踢踏踏走一路,叫人生厌。现在中国的孩子不会轻轻举放东西,放东西几乎就是“摔”的,“咣当”一声害得旁边的人心儿突突跳半天,他浑然不觉。以致长大了也不会。所以我说,三个轻轻针对性很强,直面了教育的现状。

三个轻轻很重要,表象上看,这是人的举止行为的要求,实际上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外化。实际上做到三个轻轻,就是做到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处。三个轻轻是对周围人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如果三个轻轻成了很自然的习惯,也就是学生的自我修养的实实在在的提升。我曾经在十来年去过吴江的震泽中学,那是一所地处乡镇的名校,他们的学生课间不喧哗不追逐,悄声细语讨论问题,楼梯上遇到外校老师侧身礼让,微笑着轻声问好。我很是羡慕。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效果。扬州文津中学的生源不算好,却能够把教育的突破口放在三个轻轻上,真是别具慧眼啊。

三个轻轻与正式场合的大声说话并不矛盾。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些人,台下嗓门比谁都响,一上台就严重失语,说话像蚊子叫。正式场合讲话在于有道理,也在于有自信。理直自然气壮。

三个轻轻与慎小谨微无关,这是行为举止的得体大方,也是亲和力所在。所以很重要。

如果我们在教育中少来一些虚的,多一些像扬州文津中学的三个轻轻这样落到细微处的人文观照,多一些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关注,该有多好啊。

……

忽然想到中国学围棋与日本学围棋的区别,日本学围棋不先教围棋知识,而是先学围棋礼仪,如何坐,如何致意对手等等。对照《论语》的“食不言,寝不语”,我们可曾悟出点什么?

中国佛家也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不知儒释两家如何通同的,但是即此可见是好东西。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不是缺了点什么?

读“食不语寝不言”——教书匠读《论语》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